“我马上过去。”相里黻放下手中的工具,工具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她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米白色风衣,快步向外走去。风衣的料子很轻,随着她的动作扬起一个弧度。
小李跟在她身后,小声地补充道:“今天早上护工去打扫房间,看到张奶奶对着您带去的那个旧饺子板发呆,嘴里还念叨着‘囡囡该放学了,饺子该包了’,说个不停呢。”
相里黻的脚步顿了一下,眼眶有些发热,像有温水在里面打转。那个饺子板,是奶奶用了一辈子的东西,松木做的,边缘已经被磨得圆润光滑,上面还有几个浅浅的小坑,是常年擀皮留下的印记。后来奶奶去养老院,她特意找出来带去的,放在奶奶的床头柜上,想着能让她有点熟悉的东西陪着。
走出工作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相里黻眯了眯眼睛,拉了拉风衣的领子,挡住一些光线。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各自的神情,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悦耳,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的橘子,甜得很哟”“刚出炉的糖炒栗子,热乎着呢”——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都市画卷。她快步走向街角的公交站,心里惦记着奶奶,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风衣的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摆动。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行驶着,像一个疲倦的老人。相里黻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路边小贩支起的彩色遮阳伞——思绪却飘回了小时候。
那时候,每到周末,她都会像个小尾巴一样缠着奶奶,嚷嚷着要学包饺子。奶奶的手很巧,面团在她手里转几圈,被擀面杖擀得又圆又薄,填上馅料,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就成了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花边整齐得像小裙子。那时候的饺子香,混着厨房里的蒸汽,是她童年里最温暖的记忆,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
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奶奶包饺子的照片。照片是几年前拍的,那时候奶奶的记性已经有些不好了,但包饺子的手艺没丢。照片上的奶奶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手里正捏着一个刚包好的饺子,沾着面粉的手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相里黻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奶奶的脸,心里默默地说:“奶奶,等我,我这就来陪您,给您包饺子吃。”
公交车到站,相里黻快步下车,穿过一条种满梧桐树的小巷。巷子两旁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风一吹,就簌簌地落下几片,铺在地上像一层金色的地毯。走到巷子尽头,就到了夕阳红养老院。养老院的院子里种着许多花草,月季还开得正艳,五颜六色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声音慢悠悠的,还有护工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散步,一边走一边轻声说着什么,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相里黻走进奶奶的房间时,看到奶奶正坐在床边,背对着门口,手里拿着那个旧饺子板,低着头,嘴里念念有词,声音很小,听不清在说什么。房间里很安静,只有奶奶低沉的絮语声和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敲在人心上,一下一下,带着时光的重量。
“奶奶。”相里黻轻声喊道,怕吓着她。
张桂芝没有回头,依旧专注地看着手中的饺子板,像是在研究什么稀世珍宝,手指在上面轻轻摩挲着,仿佛在感受那些熟悉的纹路。
相里黻走过去,在奶奶身边坐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饺子板上还残留着一些面粉的痕迹,像一层薄薄的雪,边缘已经被磨得有些光滑,那是岁月留下的温柔印记。
“奶奶,我来了。”相里黻握住奶奶的手,她的手很粗糙,布满了皱纹和老茧,指关节有些变形,那是一辈子操劳留下的痕迹,但掌心却很温暖,像揣着一个小暖炉。
张桂芝这才缓缓地转过头,眼神有些迷茫地看着相里黻,像是在努力辨认。看了好一会儿,她浑浊的眼睛里才闪过一丝光亮,嘴角慢慢咧开一个笑容,像一朵缓缓绽放的菊花:“囡囡,你放学啦?今天学的字都记住了吗?”
相里黻的鼻子一酸,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嗯,奶奶,我放学了,字都记住了。”
“快,”张桂芝拉着她的手,往门口的方向拽,力气不大,却很执着,“饺子包好了,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相里黻顺着她的力道站起来,心里清楚,奶奶又陷入了过去的记忆里,回到了她小时候放学回家的那段时光。她扶着奶奶走到房间里的小桌前,桌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印着牡丹花的搪瓷碗,孤零零地放在那里。
“奶奶,饺子在哪呢?”相里黻故意问道,想看看奶奶的反应,语气里带着一丝引导。
张桂芝的眼神又变得迷茫起来,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像个找不到玩具的孩子,喃喃地说:“刚才还在这儿的呀……怎么不见了呢?我明明包好了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烟火里的褶皱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烟火里的褶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