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卷过陈留城头,带着刺骨的冷意和远方混乱的气息。曹操官邸的书房内,炭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那份深沉的凝重。
林风(曹操)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光秃的树枝在风中挣扎。案几上,一卷最新的密报摊开着,字字如刀:
“吕布已控制洛阳谷门,城门校尉被杀!”
“袁绍、袁术盘踞南宫,与西凉军对峙!”
“董卓主力距洛阳不过三十里,入城在即!”
“洛阳城内溃兵、乱民未平,物价飞腾,一日数惊!”
“司徒王允频繁召集清流,闭门密议!”
洛阳已彻底沦为风暴之眼!而风暴的核心,是那正隆隆开进的西凉铁骑。林风的眉头拧成了川字。董卓入京,汉室名存实亡,天下崩解在即!历史的大势,如同无形的巨手,推着他向前。他需要力量,需要盟友,需要破局的契机!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案角另一份不起眼的密报上——那是荀彧亲自送来的关于司徒府蔡琰的观察记录:
“蔡琰深居简出,多见其父门生(皆为清流名士)出入,似在整理古籍。”
“偶有侍女采买时提及,蔡小姐近日颇喜赏月,常在听雨轩至夜深,吟哦一些新奇词句,如‘千里共婵娟’等,意境高远,然非时人所习。”
“其贴身哑婢阿萝,行踪无甚异常,唯每日辰时必至后园‘听雨轩’附近清扫或采露,似成惯例。”
“赏月…听雨轩…‘千里共婵娟’…”林风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眼中锐芒闪动。这绝非巧合!那首《水调歌头》的后半阙,正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即明月!这是蔡琰在用极其隐秘的方式,回应他烧掉的那份词,同时向他传递着持续存在的信号!她在告诉他:我在这里,我还在!她在等待回应!
“听雨轩…每日辰时…”林风踱回案边,手指无意识地点着桌面。那锦囊最初就是放在听雨轩窗下石板!阿萝每日必去…这是一个稳定的接收点!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既然对方持续释放善意且通道可用,他必须回应!必须建立起初步的联系!但如何回应?既要表达存在和善意,又要隐藏自身身份(在未完全确认对方阵营前)!更要传递关键信息!
他铺开一张最上等的素帛,略一沉吟,提笔饱蘸浓墨。他没有写任何文字,而是在素帛中央,极其工整地画了一个结构复杂但异常精准的图形——那是一个利用杠杆与滑轮组原理设计的、简化版的投石机结构图!线条清晰,比例协调,标注了关键的着力点、滑轮位置和配重比例。这是超越时代的力学应用!
在图形下方,他用极其简练、不带任何个人特征的字体(刻意模仿公文),写了一行小字:
“此物可破坚墙,然速缓易毁。慎用。西狼入室,东门火起。”
“此物可破坚墙”是展示价值,证明自己有用。“然速缓易毁”是坦诚局限,表达诚意。“慎用”是提醒。“西狼入室”直指董卓入京这个迫在眉睫的危机!而“东门火起”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警示——他依据洛阳城防图推演,董卓若要最快掌控全城,很可能会在入城时制造混乱,而东南一侧(如耗门、夏门)多为仓储或混乱区,点火制造恐慌、驱赶百姓、嫁祸他人是上佳选择!这既是情报共享,也是对未来可能合作的试探!
他将素帛卷成细小的卷轴,用火漆封好。唤来心腹死士(此人曾随他深入虎穴擒贼),低声面授机宜:
“将此物,于明日辰时前,置于洛阳司徒府后园‘听雨轩’窗外,第三块青石板下。若见一哑婢(详述阿萝特征)出现取走,不必惊动,立刻撤离!若遇任何可疑阻碍,毁物,脱身!”
“喏!”死士领命,如幽灵般消失在门外。
林风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洛阳的方向,眼神深邃如渊。这枚包含着科技与警示的“信号弹”,能否顺利被蔡琰接收?她又会如何解读和回应?群星之间的第一道桥梁,能否就此建立?
就在陈留发出密信的同时,洛阳以西三十里,大地在颤抖!
地平线上,黑色的潮水汹涌而来!那是无数身披玄甲、手持长矛马刀的西凉铁骑!铁蹄践踏着冬日坚硬的土地,卷起漫天黄尘,如同移动的沙暴!旌旗蔽日,矛戟如林,沉默的行进中蕴含着毁灭性的力量。一股浓烈的肃杀、蛮荒和血腥的气息,随着寒风,提前扑向那座千年帝都!
中军,一杆巨大的“董”字帅旗下,赵铁柱(董卓)端坐在一匹格外神骏的黑鬃战马之上。他全身包裹在厚重的玄铁重甲之中,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闪烁着疯狂与孤注一掷的眼睛。他死死盯着远方洛阳城那在风沙中若隐若现的轮廓,如同巨兽盯上了猎物。
李傕、郭汜等将簇拥在侧,脸色阴沉,眼神闪烁。吕布率领的并州铁骑作为先锋,早已不见踪影——他已奉命去夺取谷门的控制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