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一场由袁绍亲自主持的“赏雪文会”,在邺城行宫别苑举行。受邀者皆是河北名士、袁绍麾下心腹谋臣以及一些依附的世家代表。亭台楼阁间白雪皑皑,红梅点点。铜炉暖酒,丝竹清音,气氛看似风雅闲适,实则暗流涌动。文会,在乱世枭雄眼中,亦是展示实力、招揽人心、暗中较劲的平台。
蔡邕作为当世文宗、袁绍倚重的清流象征,自然在座,神色沉静,眉宇间却隐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蔡琰(苏清)则安静地侍立在父亲身后稍侧的位置,低眉顺目,扮演着大家闺秀的角色。她今日特意带来了一个不起眼的锦盒。
席间觥筹交错。袁绍端坐主位,志得意满。他近来在河北势如破竹,又有酸枣盟主之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其麾下谋士郭图、逢纪等人妙语连珠,极力吹捧袁绍功德。名士们或即兴赋诗,或高谈阔论,吟咏雪景,颂扬明主(袁绍),场面热闹非凡。陈琳作为袁绍帐下首席笔杆子,更是文思泉涌,即席作赋,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引得满堂喝彩。袁绍抚须大笑,志得意满。
“诸位!”酒过三巡,袁绍环视众人,声音洪亮,“今日赏雪论文,风雅之至。然文章千古事,当以妙笔书于佳帛之上,方能传世流芳!来人,取上好缣帛笔墨,供诸公挥毫!”
侍从立刻捧上几匹色泽光洁、价格昂贵的缣帛,以及名贵的松烟墨和紫毫笔。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蔡邕缓缓起身,对袁绍拱手道:“明公,文章千古事,载体亦当承其重。老夫近日偶得几页异纸,虽粗陋,然胜在坚韧宜书,或可一试,为文会添一异趣。”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下了场中的喧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蔡邕身上,继而落在他身后蔡琰捧着的那个锦盒上。
“异纸?”袁绍眉头微挑,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蔡公得何奇物?快快取来一观!”
蔡琰依言上前,恭敬地打开锦盒,取出约莫十张颜色淡雅、质地均匀的鹅黄色纸张,呈给袁绍。那纸张一露面,其迥异于粗麻纸和缣帛的质感,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此纸……”袁绍拿起一张,手指捻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倒是颇为细密光滑。”他随手递给身旁的郭图,“郭公则看看?”
郭图接过,仔细摩挲,又对着光亮看了看,眼中也掠过一丝惊奇:“确与寻常麻纸不同,质地均匀,入手柔韧,更胜一筹。只是不知书写如何?较之缣帛……”他话未说完,但语气中的比较之意明显。缣帛是贵重之物,这纸再如何,岂能相比?
“哦?既如此,便请诸公一试!”袁绍大手一挥,颇有些看热闹的意思。
蔡琰早有准备,示意侍从在案上铺开一张新纸。陈琳被推举出来试笔。他饱蘸浓墨,气沉丹田,略一沉吟,便挥毫在那淡黄的纸面上书写起来。他写的正是方才即兴所作、盛赞袁绍功德的赋文片段。
笔锋落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预想中墨汁在粗纸上洇开成团的情况并未出现!墨迹如同被纸张温柔地吸入,清晰地附着于纤维之上。陈琳手腕转动,行笔流畅无比,毫无在缣帛上的凝滞感,甚至比在最好的缣帛上书写还要顺畅自如!那鹅黄的纸衬着乌黑的墨,字迹清晰、饱满、锐利,墨色沉稳不发灰,笔锋转折处的细微变化都历历在目!更令人叫绝的是,纸张本身温润的色泽和隐约可见的天然纹理,为这刚劲的书法平添了几分古朴雅致的韵味!
一时间,整个文会鸦雀无声!落笔的沙沙声清晰可闻。所有人都被这书写体验和展现出的效果震惊了!包括陈琳本人,他越写越顺畅,越写越觉得得心应手,笔下的字迹仿佛也因这绝佳的载体而更添三分神采!
当陈琳搁笔,一篇墨迹淋漓、力透“纸”背的佳作跃然纸上时,袁绍第一个离席上前,凑近了仔细观看,目光灼灼!郭图、逢纪等人也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好!好!妙极!”袁绍忍不住赞叹出声,手指拂过纸面,感受着那不同于缣帛的独特质感,“笔墨酣畅!字字珠玑!更妙在此纸!”他又拿起另一张空白的纸,用力拉扯,纸张坚韧弯曲却不断裂,“坚韧远胜麻纸!书写之顺畅清晰,犹在缣帛之上!色泽温润,更有天然古意!蔡公,此纸何名?从何而来?”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拔高,眼中闪烁着巨大的利益光芒。作为一方雄主,他太清楚这种优质、廉价(相比缣帛)的书写材料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他庞大的官僚系统运转效率的提升,军令政令传递的便捷,笼络士人、传播声威的利器!其战略价值,不亚于一支劲旅!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蔡邕身上。
蔡邕神色平静,心中却是波澜起伏。他看了一眼身旁始终低眉垂目的女儿,深知此刻只能将功劳归于己身,方能最大程度保护她。他缓缓道:“此乃老夫以古法为基础,参酌《天工开物》残卷(托辞),遍访老匠,尝试楮皮、藤麻等新材,反复推敲水火之功,历时年余,方侥幸得此粗陋之物。尚未有定名,僭越暂称之为‘邺侯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