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邺城郊外的广阳门附近,袁绍(钱广进)正在巡视他寄予厚望的“冀州仓城”。巨大的粮仓依河而建,方便漕运。一车车新收的、饱满的麦子正源源不断地运来,倒入深不见底的仓廪,发出沉闷悦耳的哗啦声。管事捧着账册,汇报着入库数目,脸上尽是喜色。
“好!好啊!”袁绍(钱广进)抚掌大笑,商人的精明让他对囤积居奇、掌握硬通货有着本能的兴奋,“告诉那些海岱(山东)来的粮商,今年的新麦,价比去年上浮一成!就说……就说天子迁都,耗费巨大,冀州仓廪亦有定额!” 他试图利用“四世三公”的名望和天子在手的便利,在粮食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主公,”旁边的谋士审配却面露忧色,“本地几家大族……已有怨言。他们囤积的陈粮,若被新粮价压住,恐怕……”
袁绍的笑容微微一滞,摆摆手:“让度支曹(财政部)去安抚!就说朝廷会优先采购他们的陈粮充作军资,价格……可以商量。” 他感到一阵熟悉的疲惫,整合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的强项,但河北盘根错节的世家利益,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让他的每一次“商业运作”都步履维艰。刘夫人和其背后的家族,正借着这股“怨气”向袁绍施加压力,要求更多官营项目的份额。
江东建业:
不同于北方的麦浪金黄,江东的原野上,是占城稻那沉甸甸、低垂着头的饱满稻穗构成的青黄相接的海洋。湿润的暖风带着浓郁的水汽和稻香,吹拂过繁忙的水乡。
周瑜(原生)站在新建成的、位于建业城东、长江边的一座大型船坞旁,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巨大的龙骨已经铺设,匠人们正按照小乔(韩雪)提供的、画在坚韧桦树皮上的改进图纸,热火朝天地打造着新一代的海船。船型更加流线,船体结构引入了新的肋位设计,以增强抗风浪能力。木材的选料、处理,都标注着严格的标准——这是江东接收自“群星会”共享的、部分脱胎于董卓(赵铁柱)时代军工标准化的理念。
“公瑾大哥,你看这船肋的弧度,”小乔(韩雪)指着图纸的一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理科生解决问题后的兴奋,“我重新计算了不同吃水深度下船体各部分的应力分布,这里加厚,这里削薄,整体强度至少能提升一成半!等新一批从朱崖运来的铁力木到了,关键部位换装,效果会更好!”她语速飞快,夹杂着旁人听不懂的术语,但那份专注与热忱极具感染力。
周瑜眼中满是欣赏与惊叹,他从未见过对舟船之道钻研如此精深、且总能提出奇思妙想的女子。他指着远处江面上正进行舾装的两艘中等海船:“雪儿的图纸已令工匠们叹服。待新船下水,配合卫温将军在夷洲、朱崖新设的补给点,我江东船队便可尝试远探珠崖更南,甚至……传闻中的扶南(柬埔寨)了。” 他心中勾勒的海洋蓝图,因小乔的才智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可行。
而在建业城内的市舶司官署,气氛同样热烈。大乔(李雯)正有条不紊地翻看着厚厚一叠文书:交州士燮送来的大宗香料、象牙、珍珠的货单;会稽郡海商恳请增加海船配额以运载更多丝绸、瓷器的请愿书;还有来自荆州、甚至中原地区,试图通过江东渠道购买占城稻种和新型农具的密函(虽然被严格管控)。
“顾家的船队上月申报的货值,与他们实际缴纳的关税差额,又超出了两成。”大乔(李雯)放下手中的一份密报,对身边的书记女官(蔡琰女学的毕业生)平静地说,记者的敏锐让她对数据异常有着本能的警惕,“派可靠的人去句章港核实一下,看看他们是‘疏忽’了,还是把货‘疏忽’到别处去了。另外,”她拿起另一份文书,“这份请求从吴郡常平仓调拨三千斛陈粮‘赈济’山越的公文……批文过于急切,理由也牵强。查查背后是谁在推动,这些粮食最终会流向哪里。” 她深知,粮食的富足,在商人眼中就是流动的黄金,在野心家手中就是撬动局势的杠杆。孙权(孙阳)和周瑜专注于开拓与军事,后勤与商业情报的梳理,成了她默默承担的重任。
**
金色的丰收之下,并非一片祥和。膨胀的生机如同快速生长的藤蔓,也带来了新的缠绕与挤压。
人口的沉重:
各地汇总的数据被快马送至许都的曹操(林风)案头,也通过“群星会”的秘密渠道共享给核心成员。数字是惊人的:仅曹操治下核心四州,半年内新增入户(登记在册的流民安家)就超过十五万户!冀州、荆州亦不遑多让。江东则因持续的海外移民(卫温、诸葛直的船队带走了一批批无地流民和冒险者),压力相对稍缓。
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充足的劳动力和兵源,但也意味着对土地、水源、居住空间的空前需求。原本荒芜的丘陵被开垦,林地被砍伐,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居住变得密集,水源的共用、田地的边界、乃至牲口的放牧,都成了邻里间摩擦的新源头。县衙里,因争夺水源、田界、甚至为争抢一头走失的耕牛而大打出手的诉讼案件激增。地方官吏疲于奔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