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西南,漳水之畔。
数十座庞大工棚如同匍匐的巨兽,沿着新拓宽的石板官道两侧排开,一眼望不到尽头。漳水在这里被引入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引水渠,巨大的水轮如同沉默的巨人,在奔腾水流的冲击下隆隆转动,粗壮的转轴带动着连向各座工棚的传动杆,发出沉闷而永不停歇的声响。这是曹操治下最大的官营纺织工坊区——“天工坊”。
工棚之内,景象更为震撼。
水轮的力量通过复杂的齿轮组和皮带传动,最终传递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木铁混合巨物之上。这便是诸葛亮主持设计、格物院工匠们呕心沥血打造的“飞梭水力大织机”。其核心结构是两条巨大的纵向支架,其上绷紧着密密麻麻的经线。一个原本需要织工手动来回抛掷的沉重梭子,如今被精巧的杠杆和弹簧机构驱动,在水力带动的往复轨道上,如同不知疲倦的闪电,以肉眼几乎看不清的速度来回穿梭!每一次飞梭的冲刺,都伴随着“哐当”一声铿锵有力的撞击,将纬线狠狠砸入经线之中。飞梭刚刚抵达一端,另一端的机构已然弹起,梭子又被瞬间拉回!如此往复,形成一片令人心悸的、密集如暴雨砸顶般的轰鸣——哐当!哐当!哐当!……织机之上,原本需要熟练织工耗费数日才能织就的素色布匹,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机架上疯狂生长、延展!
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棉絮粉尘,混合着水轮带来的潮湿水汽和油脂的味道。飞梭疾驰时带起的劲风,吹得人脸颊生疼。每一排织机旁,都站着一名女工。她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坐在纺车或织机前、依靠双手和腰肢韵律劳作的“织娘”。她们更像是在看守一群咆哮的钢铁巨兽。任务变得简单而枯燥:时刻盯着飞梭的轨道,防止线头断裂缠绕;及时将用完的纬线卷筒更换;在织成的布匹达到一定长度后,用力扳动沉重的机括,“咔嚓”一声将布匹卷到机后的巨大卷轴上。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迅速、熟稔,稍慢一步,就可能造成飞梭卡顿、经线断裂的灾难,甚至可能被那狂暴的梭子直接击中!
汗水浸透了她们粗糙的葛布衣裳,在粉尘中凝结成一道道灰黑色的污痕。指尖被坚韧的棉线反复勒割,布满了新旧交叠的血口子和厚厚的老茧。巨大的噪音淹没了所有话语,交流只能靠手势和眼神。眼神里,最初进入这种“工坊”的新奇和对“月钱”的期盼早已消磨殆尽,只剩下日复一日的疲惫和一种被巨大机器裹挟前行的麻木。她们像一枚枚被钉在轰鸣节奏中的齿轮,必须随着机器运转,永不停歇。
“甲字三号!经线!快!” 一个穿着深蓝布衣、袖口和下摆沾满油污的管事,沿着织机间的狭窄过道快步巡视,他用削尖的木片卷成筒状,对着一名动作稍显迟缓的年轻女工耳边大吼,声音才能勉强盖过机器的咆哮。年轻女工被吼得浑身一哆嗦,手忙脚乱地扑向一处刚绷断的经线接头处。
工棚尽头,一个身形微胖、穿着湖绸袍子、腰间挂着铜牌的中年男人——坊主赵大富,正陪着一位贵客巡视。这贵客正是貂蝉(柳烟)。她今日并未盛装,只穿了件素雅的月白襦裙,外罩一件便于行动的半臂褙子,脸上蒙着一层轻纱,只露出一双沉静如水的眼眸。饶是如此,她那通身的气度,也让见惯了达官贵人的赵大富不敢有丝毫怠慢。
“夫人请看,” 赵大富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声音拔得老高,手指着眼前壮观而可怖的景象,“这‘天字第一号’大坊,整整一百二十台‘飞梭水龙’!日夜两班,每班两百四十名工!产出的素坯布,是旧式织机的十倍!十倍还不止!这料子厚实匀称,邺城、许昌、甚至雒阳的布商,都是排队等着要!曹操大人新军的军服,小半都指着咱这儿供呢!” 他语气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骄傲和贪婪。
貂蝉(柳烟)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轰鸣的怪物上,而是落在了那些在巨大织机旁显得格外渺小、沉默如尘埃的女工身上。她看到一名女工趁着飞梭刚刚弹射出去的间隙,飞快地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又迅速将注意力投向即将返回的梭子;看到另一名女工在更换纬线卷筒时,粗粝的手指被卷筒边缘划破,渗出血珠,她却只是皱了下眉,在满是棉絮的衣襟上随意一抹,便继续操作;她还看到角落里有几个年纪更小的女孩,她们负责清理机器下的断线废料,小小的身躯在弥漫的粉尘中佝偻着,搬动沉重的废料筐时,纤细的手臂和小腿都在微微颤抖。
“赵坊主,” 貂蝉的声音透过面纱,带着一种穿透噪音的清晰和清冷,“工人们每日劳作几个时辰?喝的是何处的水?食宿又如何?”
赵大富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夫人体恤!咱们都是按规矩来!每日辰时上工,申时放工,足足做满四个时辰!中间有一刻钟吃饭喝水!喝的都是烧开的井水,干净着呢!至于食宿嘛……” 他打了个哈哈,“咱这工坊虽大,但毕竟在城外,一时半会儿也建不起足够多的工舍。大部分工人都住在附近村里,来回赶路。少数路远的,就暂住在工棚后头的通铺里,挤是挤了点,但好歹遮风挡雨!饭食嘛,早晚饭食自理,午间提供一顿粟米饭,管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