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笔,在图中点出重心(G)和移动后的浮心(B)之间,画了一条虚线相连。“重心向下,浮心向上托举。此两力,并不在一条垂直线之上。” 她的炭笔点在重心(G)上,“重心之力向下,欲使船体倾覆。” 笔尖又移到浮心(B),“浮心之力向上托举,却因位置偏移,其力线……” 她沿着浮心(B)向上画了一条代表力方向的垂线,这条线与代表重心(G)向下力方向的垂线并不重合,“……其力线并不通过重心(G),于是便会产生一个抵抗船体继续倾斜的力矩,称为扶正力矩。” 她最终在图中标出了这个理论上抵抗倾斜的力矩(一个弯曲的箭头)。
“扶正力矩越大,舰船自然越不容易倾覆。这力矩之大小,” 韩月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公式化的冷静,炭笔点在图中重心(G)和浮心(B)之间的那条虚拟连线上,“核心在于‘稳心高度’(Metacentric Height)——即重心(G)距离稳心(M)的垂直高度。稳心(M)乃船体小角度倾斜时,浮心移动轨迹圆弧的圆心。” 她边说边在图上点出了稳心(M)的大致位置,并在重心(G)与稳心(M)之间画了一条垂直高度线(GM)。
“重心(G)越低,稳心(M)越高,这稳心高度(GM)便越大,扶正力矩也越大,船便越稳。反之,若重心过高,或稳心过低,稳心高度(GM)过小甚至为负,则扶正力矩极小甚至变为倾覆力矩,船便极易翻沉!”
韩月一气呵成地讲完,放下炭笔,轻轻吁了口气。阁楼内一片寂静。海风依旧呼啸,但她的声音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
孙权听得有些云里雾里,那些“重心”、“浮心”、“稳心”、“力矩”对他而言太过抽象,但他捕捉到了“船稳”、“船翻沉”这些关键词,眼神中充满好奇和一丝敬畏。鲁肃则是若有所思,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不是玄学符咒,更像是一种洞悉事物本质的规律。
周瑜的目光却牢牢锁在那张简图,以及韩月标注出的“稳心高度(GM)”几个字上。他的眼神深处,如同有惊涛骇浪在翻涌!这绝非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凭借所谓“天赋”就能随口道出的东西!她的话语逻辑之严密,概念之精准(尽管有些名词闻所未闻),尤其是其中蕴含的那种将庞然巨舰的稳定性抽象为几个点和几条线,进而推导出决定生死存亡之关键的思维方式……这已经超越了“聪慧”的范畴,近乎一种直指天地运行规则的冰冷洞察力!
她到底从何得知?是天授?还是……?周瑜那如玉的面庞上,笑容依旧温润不变,但注视着韩月背影的目光,却变得无比幽深复杂,探究之意如同实质。
“好!说得好!” 孙权率先打破沉默,虽然他未必全懂,但那股无形的智慧力量让他倍感振奋,“小乔姑娘此言,如拨云见日!这‘稳心高度’,乃至关重要之物!传令下去,让船坞那边,所有货物装载务必低置压舱,所有炮位设计也需考虑重心!一切以稳为先!”
他兴奋地转向周瑜:“公瑾!看来我们‘镇海’的第一次试航,非但要看它跑得多快,更得试试它在风浪中站得多稳!这试航计划,得改!得加上你这妹婿说的……‘稳心’测试!要严!要狠!就放到浪最大的时候去闯!”
石矶湾东侧一处相对僻静、深入海岬的隐蔽小海湾内,气氛比主船坞更加肃杀。这里没有庞大的船体骨架,没有密集的工匠,只有一座用巨大条石垒砌、深入海中的坚固炮台。炮台周围布满了持戟警戒、神色冷峻的江东精锐甲士,冰冷的视线警惕地扫视着海面与陆地入口,隔绝了一切窥探的可能。
炮台中央,一门黝黑狰狞的巨物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芒。它的炮管比水缸还要粗壮,长度惊人,通体由多层锻打缠绕的熟铁打造而成,炮身表面布满了一道道清晰可见、如同螺纹般缠绕盘升的阴刻膛线!炮口微微上扬,对准了数里之外,海面上三艘特意拖来的、早已废弃的旧式楼船战船。那三艘船如同待宰的羔羊,漂浮在波涛间。
此炮,正是江东“火器院”在“群星会”遗留图纸基础上,结合本土工匠智慧,呕心沥血打造出的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前装线膛炮——“轰海”!负责督造此炮的正是王铁锤麾下最得力的悍将,同时也是王铁锤暗中筛选、确认具备极高忠诚度的工匠头目——赵黑塔。他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此刻正带着一群精心挑选的炮组,紧张地进行最后的检查。
“药包!” 赵黑塔的声音如同铜钟,在海风中嗡嗡作响。
一名膀大腰圆的炮手立刻从旁边密封的铁箱中取出一包用厚实油纸包裹、捆扎得异常严整的圆柱状发射药包。那药包的分量,远超普通火枪所用。炮手小心翼翼地将药包从炮口塞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