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回响在隧道内扩散,如同某种倒计时的开端。
苏羽的掌心传来刺痛。碎片表面的几何图案正在瓦解,那些曾经稳定的线条扭曲变形,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这不是伪装失效那么简单——是某种更根本的东西正在被侵蚀。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信息流的冲击。那些原本被碎片过滤的外部信号,此刻如同破碎的玻璃碎片,直接刺入他的意识。城市监控网络的嘈杂低语、无人机群的加密通讯、甚至远处思维扫描仪的嗡鸣,全都毫无遮拦地涌来。
碎片在颤抖。它传递的不再是数据,而是一种近乎生物本能的恐惧。那些精心构建的伪装层正在一层层剥落,就像皮肤被强行撕开。
苏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不是隐藏,不是伪装,而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信息特征。
GSS-1理论在他脑海中浮现。那些非欧几何的模型,那些违背直觉的空间结构。如果能够将意识信息流通过这样的几何结构进行扭曲...
他让碎片停止抵抗。这个决定让碎片传递来强烈的警告,但他没有理会。相反,他开始在意识中构建一个克莱因瓶的模型——那个没有内外之分的拓扑结构。
最初的反应是剧烈的排斥。人类意识天生遵循欧几里得几何的逻辑,空间是线性的,因果是连续的。而现在,他试图将自己的思维强行塞进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形状中。
疼痛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神经。这不是物理上的痛楚,而是认知层面的撕裂感。他的记忆、情绪、思维模式,所有这些构成“苏羽”这个个体的信息,都在被强行扭曲。
隧道外的寂静被打破了。某种低频的震动开始渗透进来,像是巨大的机械正在靠近。碎片传递来紧急的影像片段:三架黑色无人机正在隧道入口处降落,它们的扫描器发出不祥的红光。
太迟了。常规的撤离路线已经被封锁。
苏羽咬紧牙关,加速了思维重构的过程。他不再试图隐藏自己的思维特征,而是将其打散,然后通过非欧几何的变换重新组合。就像将一幅画作撕碎,然后按照完全不同的几何规则重新拼贴。
这个过程带来一种奇异的疏离感。他感觉自己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他的思维同时在多个维度上展开,却又在某一个奇点上交汇。
无人机的扫描波再次扫过隧道。这一次,苏羽没有抵抗。他让那些探测波直接穿透他的意识,但经过几何扭曲的信息流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扫描波在他的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折射。就像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苏羽的思维特征被分解成了无数个互不相关的碎片。对扫描系统而言,这里不再有一个完整的人类意识,只有一堆随机噪声和几何异常。
第一架无人机悬停在他面前不到十米的地方。它的扫描器发出困惑的闪烁,反复调整着探测模式。苏羽能感觉到那些算法在努力寻找一个不存在的目标。
他屏住呼吸,维持着那个不可能的几何结构。这需要极大的精神集中力,就像同时下三盘不同的棋,而且每一盘都使用完全不同的规则。
碎片突然传递来一个新的发现。那些无人机并不是在随机搜索——它们正在构建这个区域的思维地图,每一个细微的思维波动都会被记录、分析,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模式进行比对。
传统的伪装在这种情况下毫无意义。你越是试图隐藏,就越会在这个思维地图上留下异常的空洞。就像雪地上的足迹,即使你试图掩盖,那个空缺本身就会暴露你的存在。
但苏羽的方法不同。他不在思维地图上留下任何足迹,也不留下任何空缺。他让自己变成了地图本身的一部分——不是隐藏在其中,而是成为了背景噪声的自然延伸。
第二架无人机加入了搜索。它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扫描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探测思维活动的时序特征。即使你能隐藏思维的内容,也很难隐藏思维的节奏——那种独特的人类思考模式。
苏羽感觉到了压力。维持几何扭曲已经极其困难,现在还需要动态调整自己的思维节奏,使其与周围环境噪声保持同步。
他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与其被动地适应扫描,不如主动干扰整个思维地图。
通过碎片,他开始向周围环境注入经过精心设计的几何噪声。这些不是随机的干扰,而是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信号。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涟漪会以特定的模式扩散。
无人机群的扫描出现了混乱。它们接收到的思维地图开始扭曲、变形,就像看着一面破碎的镜子。苏羽的几何噪声不仅掩盖了他自己的存在,还在整个区域内制造了认知层面的海市蜃楼。
第三架无人机突然调转方向,朝着完全空无一物的隧道墙壁开火。能量光束在混凝土上留下焦黑的痕迹。它的系统显然误判了某个几何幻影为真实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零维残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零维残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