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三层实验室的防爆门闭合时发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将瀚海重工的喧嚣彻底隔绝。技术科的服务器屏幕上,一串红色加密序列正以数据流的形式疯狂滚动,负责逆向解析的工程师突然按住回车键,整个指挥室的呼吸仿佛都随之一滞。
“反向映射成功了!”工程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这不是防护代码,是六芒星的数字矩阵——每个角对应一组固定数字,组合起来是完整编号!”
大屏幕上,五起连环凶案的尸检数据与加密序列被逐一匹配,当最后一组数字嵌入第六个角的坐标时,五年悬而未决的符号之谜,终于在刺眼的电子光线下揭开了冰冷的真相。技术科负责人拖动鼠标,将刻痕位置、深度与数字矩阵叠加,三维模型清晰地呈现出令人心惊的对应关系:
“我们之前完全误解了六芒星的意义。”他指向屏幕,“它不是警告,不是标记,而是顾维安为实验对象设计的‘编号载体’。六个角的数字组合,就是每个受害者的专属实验编号——这才是他执念于这个符号的终极原因。”
屏幕上的对比清单如同一份死亡名册,字字泣血:
- 废弃工厂女尸(047号):六芒星刻于左肩胛骨下方,刻痕深度0.3厘米。李梅实验日志隐藏表格记载:“047号,女性,32岁,基因适配率68%,Y-327初代试剂注射后17天出现狂躁症状,器官衰竭风险A级,执行清理程序。”日志附件的侧脸照与受害者完全吻合,石墨烯纤维正是实验体专用防护服材质。
- 军工废料标记案(051号):六芒星刻于左腰侧,刻痕深度0.4厘米。瀚海重工人事档案显示,受害者原为厂区保安,五年前意外撞见实验体运输车队,被赵天成以“泄密”为由强制滞留,后纳入实验名单。尸检报告中“肝肾异常衰竭”,与Y-327早期副作用完全匹配。
- 医疗事故护士案(039号):六芒星刻于右肩胛骨下方,刻痕深度0.2厘米。该护士当年参与“医疗事故”善后,亲手归档三名实验体“死亡证明”,却不知其被转移至地下实验室。恢复的监控显示,她死前一周曾试图拷贝档案,被顾维安眼线实时监控。
- 研究员遇害案(028号):六芒星刻于胸口左侧,刻痕深度0.5厘米。作为顾维安早期助手,他参与Y-327基因载体设计,因发现实验数据被出售给黑市军火商,携硬盘潜逃时在城郊仓库被处决。家中搜出的加密U盘里,未发送的举报邮件草稿直指国际人权组织。
- 记者遇害案(073号):六芒星刻于胸口正中央,刻痕深度0.6厘米。秦峰潜入拍摄时意外拍到实验体编号列表,死前已将照片发送给三名同行。顾维安为封锁消息,临时分配“应急编号”,用最深刻痕、最显眼位置发出警告——窥探者死。
林砚站在屏幕前,指尖划过六芒星的数字轨迹,眼底翻涌着复杂情绪。“顾维安的控制欲已到偏执地步。”他的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六芒星的对称结构契合他对‘秩序’的极致追求,而编号则是对生命的物化——在他眼里,这些人不是受害者,只是标注编号的实验样本,清理不合格样本,如同丢弃破损仪器。”
他指向刻痕深度数据:“这里藏着他的病态逻辑。编号越小,刻痕越浅,说明是早期实验体,投入成本更高,清理时带着一丝扭曲的‘惋惜’;编号越大,刻痕越深,秦峰的073号深达0.6厘米,是‘突发风险源’,用强烈标记杀鸡儆猴。”
技术人员进一步破解出“编号规则V3.7”:三位数字制,前两位为批次(01-09早期、10-19中期、20以上量产准备),后一位为序号;正式实验体用三位编号,临时清理对象为“0+两位序号”;刻痕位置对应实验重点区域——肩胛骨对应神经系统、腰侧对应内脏耐受、胸口对应心脏功能。
“这个规则贯穿‘731项目’始终。”林砚调出李梅的实验日志,最后一页铅笔标注的“017”字样隐约可见,“李梅自己就是017号实验体,日志里‘编号对应监测指标持续下降’的记录,说明她早已知晓关联,却没能来得及揭露。”
“服务器显示编号从001到179,除去死亡和失控的,83名实验体下落不明。”技术科负责人补充,“其中47名编号100以上的,结合卫星图像,已确认被转移至清迈‘蜂巢’基地,准备参与顾维安的‘最终实验’。”
线索闭环在这一刻彻底形成:047号失控死亡引爆连环凶案,警方追查牵出瀚海重工黑幕,李梅日志、地下实验室、DNA与声纹锁定顾维安“幽灵”身份,而六芒星的终极隐喻——实验编号,成为串联所有罪恶的关键链条,揭露了其漠视生命的疯狂本质。
专项小组连夜整理证据,厚厚的卷宗堆满会议桌。凌晨三点,完整证据链提交检察院申请逮捕令。与此同时,国际刑警传来紧急消息:顾维安已抵达清迈与“蝰蛇”汇合,“最终实验”定在三天后启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