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的日记残页揭开五年前地下实验的冰山一角时,另一桩被尘封的旧案,在疗养院的线索深挖中浮出水面——三年前,疗养院曾发生一起护士离奇失踪案,当时被定性为“擅自离职”,如今结合Y-327实验的脉络回溯,这起失踪案背后,藏着与实验对象紧密捆绑的致命关联。
线索的起点,是技术组在疗养院财务室封存的旧档案中发现的异常。三年前的薪资发放记录显示,护士林晓雅的工资在失踪当月并未结清,且有一笔标注“设备赔偿”的扣款,金额恰好与地下实验室某台精密仪器的维修费用吻合。更可疑的是,档案中留存的“离职申请”字迹生硬,与林晓雅入职时填写的登记表字迹差异明显,签名处的笔画走势也存在刻意模仿的痕迹。
“林晓雅,26岁,三年前入职疗养院,负责VIP病区的护理工作,失踪前三个月被调至地下一层的‘特殊护理区’。”江澈调取了林晓雅的人事档案,照片上的女孩眉眼清秀,笑容温和,档案中记录的“工作表现”一栏,从“优秀”突然变为失踪前一个月的“多次违反纪律”,理由是“护理操作不规范”“泄露病人隐私”,但没有具体的事件描述和证据支撑。
“这种前后矛盾的评价,更像是为她的‘失踪’找借口。”林砚指着档案中的记录,“结合她被调至‘特殊护理区’的时间点,以及与实验室仪器维修费用吻合的扣款,大概率是她在护理实验对象的过程中,发现了不该发现的秘密,被犯罪集团伪装成‘离职’处理了。”
为了核实情况,江澈和林砚找到了几位仍在疗养院工作的老员工,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工犹豫再三,终于说出了三年前的隐情:“林护士人很好,对病人特别有耐心,根本不可能‘违反纪律’。她被调到地下一层后,整个人都变了,经常失眠、焦虑,还跟我吐槽过‘下面的病人很奇怪’‘做的治疗根本不是治病’。失踪前一周,我看到她和管理员张诚在走廊里争吵,好像是为了‘病人的治疗记录’,张诚威胁她说‘再乱打听就让她消失’。”
护工的证词,与档案中的异常形成了相互印证。技术组立刻对林晓雅当年负责的“特殊护理区”——也就是疗养院地下一层的实验区域,进行了二次细致勘查。在一间被废弃的护理站抽屉底部,技术人员通过化学发光显现技术,发现了一张被撕碎后重新粘贴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和名字,数字是实验对象的编号,名字正是林晓雅。
“这应该是林晓雅偷偷记录的实验对象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将纸条放大,“纸条上的编号,与我们在地下实验室找到的实验记录编号完全一致,其中几个编号对应的实验对象,正是在Y-327中期实验中‘失踪’的人员。”
进一步的勘查中,技术人员在护理站的墙角缝隙里,找到了一枚被遗忘的微型U盘。U盘被严重损坏,技术组花费了三天时间进行数据恢复,最终提取到了部分残缺的文件——包括实验对象的护理记录、Y-327试剂的注射剂量与反应观察、以及几段模糊的监控视频片段。
护理记录显示,林晓雅负责的实验对象,大多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肌肉抽搐、意识模糊、器官功能衰退,部分实验对象甚至出现了暴力倾向和自残行为。而她记录的“治疗方案”,根本不是常规的医疗护理,而是针对Y-327副作用的“抑制性处理”——注射大量镇静剂、使用约束带限制行动,甚至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进行强制干预。
监控视频片段虽然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关键画面:林晓雅在护理一位编号为“073”的实验对象时,发现该对象的手臂出现了严重的溃烂,她试图记录下这一情况,却被突然闯入的张诚制止;另一段视频中,林晓雅深夜潜入实验记录室,试图拷贝文件,被监控拍到后,张诚带人对她进行了盘问。
“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林晓雅发现了地下实验的真相,并且试图收集证据。”江澈的语气沉重,“她的失踪,绝非‘擅自离职’,而是被张诚、陈景明等人灭口,或者被强行控制,成为了新的实验对象。”
结合白玲的供述,这一推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白玲回忆,三年前林晓雅失踪后,陈景明曾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提到“那个多管闲事的护士已经处理掉了”,并下令加强对地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控,所有护理人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一旦违反,立即“清理”。
“林晓雅的失踪,与苏晴的遭遇如出一辙。”林砚分析道,“她们都是在无意中发现了Y-327实验的黑幕,试图揭露真相,最终被犯罪集团残忍对待。不同的是,苏晴留下了日记残页,而林晓雅留下了护理记录和U盘,这些都是指向犯罪集团的重要证据。”
警方随即对林晓雅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她失踪前曾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寄过一封信,信中没有提及工作的异常,只说“自己一切都好,很快就能回家”,但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不舍与不安,结尾处还特意标注了一个奇怪的符号——与苏晴日记残页上的六芒星标记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