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组对日志中的血迹、指纹进行了提取,发现除了操作人员的指纹外,还在“01号”日志的某一页发现了苏晴的指纹——这与苏晴日记中“偷偷整理实验数据”的描述完全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她曾试图收集实验证据的事实。而“07号”日志的边缘,检测到了林晓雅的DNA残留,推测是她在护理实验对象时,接触日志留下的痕迹。
更关键的是,日志中记录的实验数据,与陈景明私人诊所的研发记录、陆明数据库中的生理指标曲线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例如,实验对象037的术后反应记录,与陈景明研发日志中“Y-327 V2.0副作用观察”的数据完全一致;实验对象142的神经控制芯片适配数据,与陆明数据库中“芯片接收灵敏度测试”的结果相互印证,证明了Y-327实验从早期研发、中期适配到后期优化的完整流程,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顾维安、陈景明等人构建了一个从‘实验对象招募’到‘试剂研发’‘适配性手术’‘副作用观察’‘黑市交易’的完整犯罪链条,而地下一层的手术台,正是这个链条的核心枢纽。”林砚结合日志内容进行侧写,“从日志的记录频率和数据完整性来看,这个实验至少持续了一年半,直到林晓雅失踪后,实验才逐渐转移到陈景明的私人诊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疗养院地下一层会被部分废弃。”
江澈补充道:“日志中提到的‘转入后续观察’的17名实验对象,目前仍下落不明。根据陆明的供述,这些‘成功适配’的实验对象很可能被转移到了非洲秘密据点,成为顾维安‘基因改造士兵计划’的核心样本。找到他们,不仅能营救更多受害者,还能获取Y-327在人体长期作用的关键数据,为解毒剂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技术组还在日志的最后几页发现了一组加密的编号对照表,经过破解,确认了手术台编号、实验对象编号、神经控制芯片编号、试剂批次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发现让之前散落的证据碎片彻底串联起来:苏晴日记中提到的“蓝色液体”,正是Y-327 V1.0试剂;林晓雅护理记录中的“073号对象”,对应的手术台编号是“07号”,芯片编号是“NC-073”,试剂批次为“”;而六芒星标记,并非单纯的符号,而是实验对象“成功适配”后的标识,印在芯片接收端的外壳上。
“这些编号和标记,是犯罪集团为了便于管理和追踪设置的,但现在都成了指证他们罪行的证据。”江澈看着对照表,眼神坚定,“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对照表,逐一核实所有实验对象的身份和去向,将犯罪集团的每一笔罪恶都清算到底。”
此时,实验室传来消息:通过对手术台台面血迹的进一步检测,发现了一名未知人员的DNA,与现有数据库中的所有嫌疑人都不匹配,但与林晓雅U盘里一段监控视频中的模糊人影DNA部分吻合。“这个人很可能是参与实验的核心医生之一,目前仍在逃,或许与陈景明一起藏匿,甚至可能已经前往非洲。”技术组负责人说道。
新的线索让案件再次迎来突破。临时指挥室的墙面被更新,手术台编号、实验对象编号、相关人员的节点被用红线紧密连接,形成了一张完整的罪恶网络。三本实验日志的发现,不仅填补了Y-327实验流程的关键空白,更提供了直指核心的铁证,让顾维安犯罪集团的非法人体实验罪行无可辩驳。
江澈拿起对讲机,向各小组下达最新指令:“立即根据实验日志中的人员名单,排查所有实验对象的身份和家属信息,做好安抚和取证工作;技术组继续破解日志中的加密数据,寻找更多关于非洲秘密据点和在逃人员的线索;国际刑警那边,重点推送未知DNA的信息,协助追捕在逃的核心医生。”
林砚则盯着实验日志中的术后反应记录,陷入了沉思。这些记录详细描述了Y-327对人体的长期危害,从肌肉萎缩到器官衰竭,从神经紊乱到精神失常,每一个字都触目惊心。“顾维安的‘基因改造士兵计划’,本质上是用生命堆砌的罪恶。”他抬起头,目光与江澈交汇,“我们必须加快进度,不仅要摧毁他们的基地,还要研发出解毒剂,拯救那些还活着的实验对象。”
疗养院地下一层的手术台静默地矗立着,台面上的编号仿佛是无数受害者的呐喊。而此刻,这些呐喊终于通过实验日志传递出来,成为推动正义前行的力量。一场跨越国界、关乎生命与伦理的终极决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