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数据中心的核心数据破解进入尾声时,技术组同步启动了对暗网“血色黎明”的IP二次追踪。此前的初步追踪仅锁定了分布在欧洲、美洲的17台伪装服务器,这些服务器采用“跳转代理+IP伪装”技术,如同层层迷雾,遮挡了平台的真实物理地址。但随着白玲U盘内的加密通讯日志、陆明数据库的交易流量记录,以及陈景明数据中心的暗网对接协议相继解锁,二次追踪终于获得了穿透迷雾的关键线索——一组标注“主节点通讯密钥”的加密数据包。
“这组数据包是突破的核心。”技术组负责人将数据包解析结果投射到大屏幕,“里面包含了‘血色黎明’平台主服务器与伪装服务器之间的同步通讯协议,以及每小时一次的‘心跳包’数据。伪装服务器只是转发流量的‘傀儡’,真正的主服务器会通过加密心跳包与傀儡集群保持连接,我们可以通过心跳包的传输延迟、数据包特征,反向锁定主服务器的物理位置。”
暗网的IP伪装技术本质是通过多层级代理服务器跳转,篡改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让追踪者陷入“虚假地址迷宫”。但心跳包作为主服务器与傀儡集群的“通讯脉搏”,具有不可避免的物理特性——传输延迟与地理距离直接相关,且数据包的底层网络标识(如运营商网关特征、路由节点指纹)无法被完全伪装,这些“数字痕迹”成为了追踪的关键。
技术组首先对心跳包的传输延迟进行分析。通过对比17台伪装服务器接收心跳包的时间差,结合全球网络节点的地理分布模型,初步将主服务器的位置锁定在欧洲中部区域。“传输延迟的标准差小于0.3秒,说明主服务器与所有伪装服务器的网络距离相对均衡,欧洲中部恰好是这个均衡点。”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而且心跳包在凌晨3点至5点期间的传输延迟显着降低,这个时间段是欧洲中部的深夜,网络拥堵程度最低,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推测。”
接下来,技术组对数据包的底层网络标识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解析心跳包的TCP/IP协议栈指纹,发现其携带的运营商网关特征与奥地利某电信公司的网关特征高度吻合;同时,数据包经过的路由节点中,出现了一个未公开的私有路由节点,该节点的IP段曾在三年前与陆明控制的离岸公司有过短暂的通讯记录。
“这个私有路由节点是关键。”技术组负责人调出路由追踪图谱,“它不属于任何公开的网络运营商,很可能是‘血色黎明’平台自建的隐秘路由,用于连接主服务器与公共网络。我们通过反向追踪这个节点的物理链路,发现它的接入点位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工业园区。”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技术组联合奥地利警方,对该工业园区展开秘密侦查。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安保严密,难以直接排查。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搭载的信号探测设备,对园区内的网络信号进行扫描,最终在一栋标注“欧洲数据服务中心”的建筑内,检测到了与心跳包特征完全一致的网络信号,且该建筑的用电量异常巨大,远超普通数据中心的能耗标准。
“这栋建筑表面是普通的商业数据中心,实则是‘血色黎明’的主服务器集群所在地。”江澈看着奥地利警方传回的现场照片,“建筑周围安装了多重红外报警装置和监控摄像头,内部有专业的安保人员巡逻,防护级别极高,显然是为了保护主服务器的安全。”
林砚结合陈景明的侧写和暗网平台的运营模式,补充道:“‘血色黎明’作为Y-327黑市交易的核心平台,主服务器不仅存储着所有交易记录和用户数据,还承担着加密通讯、订单匹配等关键功能。顾维安必然会安排最信任的人负责服务器的维护,甚至可能在建筑内部设置了物理隔离的核心机房和应急销毁装置。”
为了确保抓捕行动的顺利进行,国际刑警与奥地利警方制定了周密的突袭方案:行动时间定在当地时间凌晨4点,此时服务器维护人员最少,警惕性最低;行动小组分为突击组、技术组和外围警戒组,突击组负责突破建筑安保,控制现场人员;技术组负责查封主服务器,备份核心数据,防止数据被销毁;外围警戒组负责封锁园区出入口,拦截可能的逃犯。
当地时间凌晨4点,突袭行动正式启动。突击组队员身着防弹衣,乘坐特种车辆抵达工业园区,迅速突破大门安保,控制了门口的保安。随后,队员们分三路进入建筑:一路控制监控室,切断对外通讯;一路直奔服务器机房,抓捕维护人员;一路搜查建筑内的隐秘区域,寻找核心机房和应急销毁装置。
建筑内部的布局复杂如迷宫,走廊两侧布满了服务器机柜,指示灯闪烁不停,发出嗡嗡的轰鸣声。技术组队员根据网络信号追踪,很快找到了主服务器机房的位置。机房大门采用指纹和密码双重锁,技术组队员通过破解门禁系统,成功打开大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