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明携带的加密U盘数据解锁,以及陈景明数据中心核心日志的破解,被尘封五年的“医疗事故”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这场被定性为“麻醉意外”的悲剧,实则是Y-327早期人体实验失控的直接后果,而所有相关证据被顾维安、陈景明联合医疗腐败官员蓄意掩盖,成为他们持续五年非法犯罪的“起点原罪”。
五年前的“医疗事故”发生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间临时改造的手术室。当时对外公布的信息是:患者张某因“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因麻醉药物过敏引发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但根据最新解锁的实验日志、加密通讯记录及高明U盘内的“事故复盘报告”,真相远比公布的残酷。
患者张某并非普通病人,而是顾维安通过非法渠道招募的第17号实验对象,编号017。他因家境贫困,被以“免费治疗+高额补偿金”诱骗参与“新型药物临床试验”,所谓的“手术治疗”,实则是Y-327 V1.0的首次人体适配手术——植入神经控制芯片接收端,并注射初始剂量的试剂,观察药物与人体的适配反应。
实验日志记录了事故发生的完整过程:手术当天,陈景明亲自操刀,在张某颈部进行微创切口,植入芯片接收端后,按计划注射了5ml Y-327 V1.0试剂。注射后15分钟,张某突然出现剧烈抽搐、心率骤升、血压急剧下降的症状,远超实验预期的“轻微不适”。陈景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但张某的症状持续恶化,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事故并非麻醉过敏,而是Y-327 V1.0的剂量失控与芯片植入后的急性排斥反应。”技术组的医学专家分析道,“当时的Y-327尚未解决剂量阈值问题,5ml的注射剂量远超人体耐受极限,且芯片接收端的生物相容性不佳,引发了严重的免疫反应,两者叠加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事故发生后,顾维安第一时间与陈景明、陆明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掩盖计划”。根据加密通讯记录,顾维安明确指示:“必须将此事定性为医疗意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实验的存在,否则我们所有人都将身败名裂。”
掩盖计划分三步执行:
1. 篡改病历与手术记录:在李伟(时任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协助下,将“实验手术”改为“常规治疗手术”,删除芯片植入和药物注射的相关记录,伪造麻醉药物过敏的诊断报告和抢救记录,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违者将面临“失业+威胁报复”的双重压力。
2. 贿赂相关官员封口:陆明通过离岸公司账户向张志强(时任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建国(时任市药监局处长)等人转账共计800万元,要求他们在事故调查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志强利用职权干预调查,将事故定性为“不可预见的麻醉意外”,并快速结案,避免后续追责。
3. 安抚受害者家属:顾维安安排专人向张某家属支付了200万元“补偿金”,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封口,同时威胁家属“不得再追究此事,否则补偿金将被收回,且会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张某家属因惧怕报复,且急需资金改善生活,最终选择沉默。
更令人发指的是,事故发生后,顾维安和陈景明并未停止实验,反而将张某的尸体作为“失败样本”,进行了解剖分析,提取了器官组织样本,用于研究Y-327的副作用机制。实验日志中对这一过程的记录极为冷漠:“样本017因剂量失控死亡,解剖后发现神经组织严重水肿,器官存在药物毒性损伤,相关数据已记录归档,用于优化后续实验方案。”
“这场所谓的‘医疗事故’,是顾维安、陈景明等人明知实验存在巨大风险,却为了追求研发进度和利益,无视生命安全的蓄意犯罪。”江澈看着完整的证据链,愤怒地说道,“他们不仅草菅人命,还通过贿赂官员、篡改证据、威胁他人等手段掩盖真相,其行为已经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林砚结合顾维安和陈景明的侧写,补充道:“从心理层面来看,这场事故是两人犯罪道路的‘转折点’。顾维安从最初的‘商业野心’彻底转向‘不择手段’,而陈景明则在‘科学理想’与‘伦理底线’的挣扎中彻底倒向了前者。他们通过掩盖事故尝到了‘权力+利益’的甜头,也更加坚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这为后续五年的大规模非法人体实验埋下了伏笔。”
随着真相的揭露,当年参与掩盖计划的相关人员也被逐一追责。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名医护人员因签署保密协议、参与篡改记录,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李伟、张志强、王建国等医疗腐败官员的罪行被进一步查清,除了受贿、滥用职权外,还新增了“包庇、纵容重大责任事故”的罪名;张某的家属也被警方找到,得知真相后,家属情绪激动,要求严惩凶手,并提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