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组的压力最为巨大。他们需要将“基因阻断模块”“胆碱酯酶激活模块”与“神经修复模块”(从神经节苷脂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整合到一个药物分子中,同时保证分子的稳定性与雾化吸收效率。“解毒剂需要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分子粒径必须控制在1-5微米,才能有效进入肺泡,通过血液循环快速到达全身。”合成组组长王教授一边调整反应釜的参数,一边解释,“而且,三个模块之间不能相互干扰,需要通过柔性连接链将它们串联,确保每个模块都能独立发挥作用。”
实验室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非洲前线不断传来最新消息:陈景明已经将T-03毒气罐部署在实验区的各个角落,与爆炸装置联动;被困的实验对象中,已有3人出现Y-327中毒症状,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情况,急需解毒剂救治。这些消息如同鞭子,抽打在每个研究员的心上,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第一个版本的解毒剂样品合成出来后,初步毒性测试便遭遇了挫折。“解毒剂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阻断Y-327的基因结合,也能激活胆碱酯酶活性,但在动物实验中,出现了明显的过敏反应。”负责动物实验的研究员脸色苍白地汇报,“注射解毒剂的小鼠,出现了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死亡率达到30%。”
赵院士立刻组织团队分析原因,发现是基因阻断模块中的核酸适配体引发了免疫反应。“核酸适配体是外源核酸,进入体内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引发炎症反应。”赵院士快速做出决策,“对核酸适配体进行甲基化修饰,同时在分子表面连接聚乙二醇链,降低其免疫原性。药物合成组立刻调整方案,重新合成样品!”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实验室里的灯光彻夜未灭。研究员们轮流休息,有的趴在实验台上打盹,有的靠在墙角闭目养神,只要闹钟一响,便立刻起身投入工作。王教授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眼睛布满血丝,双手因为长时间操作精密仪器而微微颤抖,但他依旧坚守在反应釜旁,紧盯各项参数的变化。“再坚持一下,我们不能让前线的战友失望,不能让那些受害者白白牺牲。”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却坚定。
第二个版本的解毒剂样品合成完成后,动物实验终于取得成功。注射了解毒剂的中毒小鼠,抽搐症状在10分钟内得到缓解,意识逐渐清醒,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5%,且未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体外实验显示,解毒剂的雾化吸收效率达到90%,吸入后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有效浓度,30分钟内达到峰值,能持续作用6小时。”检测组的报告让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疲惫的研究员们互相击掌,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水。
但赵院士并没有放松警惕:“动物实验成功不代表人体适用,我们需要尽快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然而,常规人体临床试验需要漫长的审批流程,显然无法满足72小时的紧急需求。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大门被推开,江澈带着一名特殊的“志愿者”走了进来——他是刚从非洲被解救回来的实验对象之一,名叫李伟,因长期注射Y-327半成品,体内残留着低浓度的药物,且对T-03毒气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我愿意参加临床试验。”李伟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我亲眼看到很多同胞因为Y-327而死去,我希望能为解毒剂的研发出一份力,让更多的人能活下来。”
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与伦理审批后,临床试验正式启动。医护人员将雾化后的解毒剂通过面罩让李伟吸入,研究员们则紧盯着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胆碱酯酶活性、神经递质浓度……各项指标在监测仪上实时跳动。5分钟后,李伟原本有些颤抖的双手逐渐平稳;10分钟后,他的意识变得更加清晰,能够准确回答研究员的问题;30分钟后,血液中Y-327的毒性代谢产物浓度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临床试验成功!解毒剂对人体安全有效!”检测组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整个实验室都被喜悦笼罩。赵院士看着监测仪上的各项数据,长舒了一口气:“立即启动规模化生产,按照前线需求,生产1000份雾化解毒剂,每份配备便携雾化器,确保前线每个攻坚队员都能随时使用。同时,将解毒剂的配方、使用方法同步发送给非洲前线的医疗分队,指导他们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规模化生产车间立刻忙碌起来,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将解毒剂分装到特制的耐压喷雾罐中。每个喷雾罐上都印有醒目的标识:“Y-327/T-03特效解毒剂,吸入式,每次1喷,间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有效期24小时。”包装完成的解毒剂被快速装箱,通过军用运输机运往非洲前线,全程由特战队员护送,确保万无一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