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疗养院地下一层的隐秘密室外,痕检科的超净工作帐篷已经搭建完毕。蓝色的帐篷隔绝了外界的灰尘与干扰,内部的无影灯将合金门锁照得纤毫毕现。这扇曾封锁着五年罪恶的门锁,此刻成为解开陈景明犯罪链条的关键——技术人员需要从锁体的微观痕迹中,找到他操作的直接证据,同时排除后期人为篡改的可能,为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铁证。
“所有人穿戴三级防护,工具全部经过无菌处理,禁止直接用手触碰锁体。”痕检科负责人老杨戴着双层乳胶手套,手中拿着一把特制的碳纤维镊子,声音低沉而严肃。这把合金门锁采用的是机械与电子结合的双重锁芯,外部为6061铝合金材质,内部嵌套着黄铜锁芯,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虽然耐磨,但也极易残留微小痕迹。
林砚与江澈站在帐篷外的观察区,通过透明的防护膜注视着内部的操作。经过之前的紧张攻坚,陈景明已被抓获,核心实验数据也已销毁,但案件的司法程序才刚刚开始。这把门锁上的痕迹,将直接证明陈景明是密室的唯一使用者,同时关联到他与五年前多起实验对象失踪案的直接联系。
“根据陆明的供述,这把锁只有陈景明知道操作方式,且五年内从未允许其他人靠近。”林砚低声对江澈说道,“但我们需要用痕迹学证据来印证这一点,排除陆明被胁迫作伪证的可能,也避免陈景明在法庭上翻供。”
江澈点头,目光紧盯着帐篷内的操作:“之前在U盘上找到的DNA证据,已经证明陈景明接触过核心实验数据。如果能在门锁上找到他的指纹、掌纹或者操作痕迹,就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让他无从抵赖。”
帐篷内,技术员小徐正用离子风枪对锁体进行初步除尘。枪口喷出的低速气流,将锁体表面的浮尘一一清除,随后,她用高精度数码显微镜对锁体进行全方位扫描,屏幕上立刻呈现出锁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锁体表面发现多处擦划痕迹,主要集中在按钮周围和锁芯边缘。”小徐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擦划痕迹的方向杂乱,深浅不一,初步判断是长期操作导致的磨损,而非一次性破坏。”
老杨接过显微镜的操控权,将镜头对准“7”“3”“1”三个金属按钮。按钮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氧化膜,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暗灰色。当镜头放大至500倍时,按钮边缘的细微痕迹清晰可见:“这些是典型的‘按压-摩擦’痕迹,按钮表面的氧化膜有明显的脱落,脱落区域的形状与人类指尖的轮廓高度吻合,且脱落程度随使用频率递增——‘7’字按钮的脱落最严重,‘3’字次之,‘1’字最轻,与‘7-3-1’的操作顺序完全一致。”
为了进一步确认痕迹来源,技术人员使用了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照射在按钮表面的脱落区域,光谱仪立刻分析出残留物质的成分:“检测到角蛋白、皮脂和汗液中的盐分残留,成分比例与人类指尖分泌物一致,未发现手套纤维或其他外源物质残留——这说明操作者在按压按钮时,极有可能没有戴手套,或者戴的是薄款棉质手套,无法完全阻隔指尖分泌物。”
这一发现让观察区的林砚与江澈精神一振。陈景明向来谨慎,在处理核心区域时通常会戴橡胶手套,而门锁上的分泌物残留,意味着他可能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或者出于对自身伪装的绝对自信,未采取完整的防护措施。
接下来的重点的是锁芯内部的痕迹检测。老杨使用特制的微型内窥镜,缓缓伸入锁芯内部。锁芯由黄铜制成,内部的弹子与钥匙槽长期摩擦,形成了光滑的磨损面。“锁芯内部发现多处金属屑残留,通过能谱分析,金属屑的成分与锁体黄铜一致,属于操作过程中自然磨损产生的。”老杨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更关键的是,锁芯内部的弹子上,发现了微量的指纹粉残留——这是陈景明为了防止他人开锁,曾对锁芯进行过指纹粉伪装,试图掩盖自己的操作痕迹,但残留的粉末反而成为了他的罪证。”
技术人员将锁芯内部的指纹粉残留取样,与之前在U盘上提取的陈景明DNA样本进行比对。经过PCR扩增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指纹粉残留中的DNA片段,与陈景明的DNA样本匹配度达99.99%,可以确定,陈景明曾直接接触过锁芯内部。”
除了生物痕迹,锁体的机械痕迹也提供了重要线索。技术人员使用轮廓仪对锁芯的钥匙槽进行检测,发现钥匙槽内壁有明显的“周期性磨损”痕迹:“磨损痕迹的间距约0.3毫米,深度约0.01毫米,符合手动操作时指尖用力的规律,且磨损痕迹的形成时间跨度约为五年,与陆明供述的‘陈景明五年内频繁进入密室’完全吻合。”
为了排除后期人为伪造痕迹的可能,技术人员对锁体的氧化层厚度进行了检测。铝合金锁体的氧化层厚度会随时间自然增长,通过与同批次、同环境下的未使用锁体对比,发现这把锁的氧化层厚度符合五年的使用年限,且痕迹的磨损程度与氧化层形成时间一致,不存在后期刻意打磨或伪造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