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只当安慰话,此刻在郑森眼中看到认真。
“我是徐霞客的儿子,”李寄语气带着倔强,“虽为庶出,却也知‘士农工商’的规矩。”
“霞客公踏遍山河,写的是《游记》,不是《朱程语录》。”
郑森声音平稳却有力。
“他在《江源考》里说‘溯流穷源,当有其实’。”
“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做事,商人若能通有无、济民生,为何不能居四民之首?”
这话让李寄猛地抬头。
他读《商道论》时曾为“专利”二字拍案,却总因“出身”自我束缚。
此刻郑森的话,与他批注“匠人有恒产,方有恒心”的念头相合。
“冯先生在登记乡勇户籍,陈先生在造炮。”
郑森数着手指。
“江阴的油坊、铁坊、织坊,若能咬合运转,就不怕税吏盘剥,不怕流寇袭扰。”
“李先生的才华,不该困在‘出身’两个字里。”
茶馆外传来铜锣声,是冯厚敦带着生员通知百姓领新米。
李寄望着匆匆跑过的身影:油坊伙计,文庙旁乞讨的老妇。
他们手里攥着“郑氏票号”纸钞,边角磨卷,却比朝廷“欠据”踏实。
忽然,茶馆门被撞开。
一个穿皂衣的差役闯进来,手里举着令牌:“谁是李寄?”
“苏州府衙行文,说你‘私递策论,惑乱民心’,跟我走一趟!”
李寄猛地站起,手按在桌沿。
郑森按住他的手腕,对差役抬了抬下巴:“他是商会的账房先生,你要带他走,先看这个。”
说着掏出那块“郑氏通商”腰牌,铜光晃得差役眯起眼。
喜欢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