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瑶想起李太后,无奈地笑了笑:“昨日我已问过你李母后,她不愿出门。她自小是大家闺秀,教养里便带着‘足不出户’的娴静,如今在宫里看看书、种种花,偶尔逗逗孙辈(宫中嫔妃收养的宗室子弟),便觉得自在。强求她出门,反倒让她不舒坦。”
萧瑾点点头,不再多言,只在心中暗忖:待母后启程时,定要安排最得力的护卫,再让沿途州县妥善照料。母后为西周国操劳十几年,终于能为自己活一次,他这个做儿子的,定要让她安心尽兴。
几日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当举子们看到考题时,无不惊叹于皇帝的务实与远见。那些曾担心 “实务考题太难” 的寒门举子,反倒因熟悉民间疾苦,在策论中写出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案。而那些惯于空谈经义的世家子弟,却因对漕运、粮价一无所知,答题时频频卡顿。
放榜那日,朱雀大街再次热闹非凡。萧瑾站在宫墙上,看着新科进士们意气风发的模样,又转头看向身旁的王梦瑶,轻声道:“母后,您看,这便是儿臣想守护的江山:官员清正,百姓安乐,连科举都能真正为天下人敞开通路。”
王梦瑶望着远方,眼中满是释然。她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然完成,萧瑾成了合格的君主,西周国迎来了真正的太平。
第二年,春和景明,京郊的官道上,一行轻车简从正缓缓向南而行。没有浩荡的仪仗,没有喧嚣的随从,只有三辆朴素的马车,配上十余名身着便服的护卫 ,这是王梦瑶的出游队伍。
出发前一日,萧瑾特意赶来芙蓉殿,将一枚刻着 “太后行玺” 的玉佩交到她手中:“母后,此佩可调动沿途州县的护卫,若遇急事,凭它便能传讯回京。儿臣已吩咐下去,沿途不许惊扰百姓,只在驿站备些寻常饮食便可。” 他说着,又叮嘱灵溪与灵悦,“你们随母后多年,务必护好母后周全。”
王梦瑶笑着接过玉佩,拍了拍萧瑾的手:“放心吧,母后只是去看看风景,又不是去闯江湖。你安心打理朝政,待我回来,还等着听你漕运改革的好消息呢。”
她回想榜眼林文轩在科举策论里,凭借《论江南漕运之弊与改良策》,以详实数据与可行方案崭露头角,这才引起她的关注,有了后续改革安排 。
那时仅是规划,后续真正推行改革,可谓困难重重。漕运涉及多方利益,地方豪强把控运粮渠道,层层克扣,沿线官员也借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林文轩虽被任命为漕运司少卿,可刚到江南,便遭遇各种软钉子。
地方上的运粮大户,表面配合,实际却暗中拖延。林文轩想核查漕粮账目,他们便以账本损毁、人员更替为由,拒不提供完整信息。他计划重新规划漕运路线,缩短运输时长,却遭当地官员联名反对,称此举会破坏 “千年漕运规矩”,影响地方稳定。
最后,为了林文轩的安危,王梦瑶把他调回了京城。这次萧瑾要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漕运弊端,王梦瑶知道他这次会让这些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个月后,王梦瑶已经把京城周边都看了一遍,晚上在客栈就宿时灵溪忽然从外进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主子,京城来的急信,是陛下身边的近侍亲送的。”
王梦瑶擦了擦手,拆开密信。信纸是萧瑾惯用的洒金笺,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却透着几分少年人难得的果决。信中说,他已命锦衣卫与户部核查完江南漕运积弊,证据确凿,不日便要动手整顿,还特意提了当年林文轩受阻的苏州运粮大户张万成,以及暗中包庇的吴州知府,言语间满是 “此次必让他们付出代价” 的狠厉。
喜欢我的快穿旅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快穿旅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