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福伯就知道眼前人必定是太后了,福伯以前来过这里给苏大人送过东西。王梦瑶进来,医官连忙行礼,笑着说:“下官参见太后娘娘,不知太后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起来吧,给哀家说说这个医馆吧。”
医官赶忙起身,恭敬地回话:“回太后娘娘,您不知道,这医馆开了十年,治好的百姓没有一万也有几千。苏大人常说,要不是娘娘当年支持,哪有现在的惠民署啊。”
王梦瑶摆摆手,看着排队诊病的百姓,他们脸上带着信任的笑容,轻声说:“这都是苏卿的功劳,也是百姓应得的。你们好好办差就行了,有什么可以写信回京。”
“多谢太后娘娘!”王梦瑶不想影响他看病,就带着人走了。
离开江南后,王梦瑶又去了塞北。此时的塞北已褪去冬日的严寒,八月的草原上开满了各色野花,牧民们赶着牛羊,在草原上放牧。远处的边关城墙上,士兵们身姿挺拔,眼神锐利 。那是王梦瑶的大舅舅和二舅舅镇守的边关,十七年来,从未有过一次外敌入侵,她的外祖父早被他调回京城养老了。
“当年将军府“捐”了二十万两银子支持改革,现在看来,值了。” 灵溪望着远处的草原,感慨道,“您看这边关,多安稳啊。”
王梦瑶回道:“确实安稳,再过两年让瑾儿下旨把大舅舅和二舅舅调回京城,他们也该养老了,边关由他们的孩子继续守护。”
王梦瑶望着天边的落日,夕阳将草原染成了金色,温暖又壮阔。她想起原主,想起王家满门,若是原主在系统空间能看到如今的西周国,定也会欣慰吧。
就这样,王梦瑶一路走,一路看。她去了当年的灾区,如今已是良田万顷。她去了偏远的州县,如今也有了学堂和医馆。
九月份,王梦瑶回到了京城。萧瑾亲自率朝臣在城门口迎接,看到她风尘仆仆却容光焕发的模样,笑着说:“母后,您这一趟,可比在宫里快活多了。”
王梦瑶点点头,拿出沿途记下的见闻,递给萧瑾:“这是我看到的百姓需求,你且看看。我们的改革,还得继续做下去,才能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萧瑾接过册子,郑重地点头:“儿臣明白。”
母子二人并肩坐在马车里,王梦瑶看着身边成熟稳重的萧瑾,皇帝比她更懂‘慈不掌兵’的道理,又望向远处的皇宫,眼中满是释然。如今,她可以安心地看着萧瑾治理这大好河山,而自己,终于可以做回自己,去享受这太平盛世的美好。
王梦瑶回到自己的长乐宫,目光掠过宫墙,看向远处的天际。夕阳下,皇宫的琉璃瓦熠熠生辉,与她初见时的阴冷截然不同。她知道往后的日子,就是在宫中种种花,看看书,偶尔听萧瑾说说朝堂趣事,安享这太平岁月。
第二年夏天,长乐宫的荷花早开满水池,王梦瑶正对着窗棂修剪新采的湘妃竹,殿外忽然传来灵溪轻缓的脚步声。“主子,礼部尚书刚递了牌子,说皇帝大婚的吉时定在了下月十六,问您是否要过目皇后的礼服纹样。”
王梦瑶放下剪刀,眼底泛起笑意:“让他们把图样送到暖阁来吧。” 她早已知晓萧瑾选定的皇后是新丞相李默之嫡女李令婉。那姑娘她暗中观察了半年,春日宫宴上能从容应对其他世家小姐刁难,冬日赈灾时又能亲手缝制棉衣分予流民。性子沉稳温和,倒有几分李太后年轻时的影子,只是少了些执掌中宫的锐气。
三日后,礼部将礼服图样呈来。正红色的织金霞帔上绣着百子千孙纹,裙摆缀着珍珠,华贵却不张扬。王梦瑶看着图案,忽然对灵溪道:“你去丞相府递个话,让令婉明日来宫里一趟,就说我新得了些江南的新茶,想邀她尝尝。”
喜欢我的快穿旅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快穿旅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