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在高台上踱了几步,似乎在组织语言。他心里飞速盘算着:“对这些人,不能像对尹希廉、张无极他们那样推心置腹。这帮家伙,多是墙头草,利益至上。父皇崇祯的确切消息、京师的真实情况,绝不能从我嘴里透露出去半分,否则他们评估风险,心思活络起来,反而麻烦。得给他们画饼,给他们压力,更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或者别无选择……”
想到这里,他停下脚步,面向院子,声音清朗而沉稳地开口了:
“诸位!” 他环视众人,“本太子此次奉旨南巡,缘由几何,想必诸位通过昨日今日之事,也已知晓了大半。”
他再次踱步,语气沉重起来:“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乾坤动荡!连年天灾不绝,百姓流离;内有不臣逆贼肆虐,攻城略地,民不聊生;外有建州鞑虏虎视眈眈,屡犯边关,觊觎神州沃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孤此次南巡,绝非游山玩水,更非避祸偷安!实是要在这南北咽喉、漕运重镇济宁,寻一剂救国良方!!要整军经武,抚民安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我大明江山,救我大明百姓!更要重塑乾坤,富强我大明万年基业!!”
说到此处,他目光灼灼,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台下那潘时昇最是机灵,立刻抓住时机,脸上露出无比感动的神情,带头高声道:“殿下拳拳爱国之心,苍天可鉴!念念爱民之意,草木同悲!草民等能亲耳听闻,实乃三生有幸,感佩万分!!”
他这一带头,身后众人不管真心假意,纷纷跟着附和,说着各种感佩、敬服的话语。
朱慈烺心中暗笑:“嘿,这马屁拍的,真是又响又及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古人诚不我欺。被这么多人捧着的感觉,确实有点飘飘然啊……” 但他面上却是一片肃然,摆摆手,制止了众人的奉承。
“诸位过誉了!”他语气转为平淡却坚定,“此乃孤之本分!是孤作为大明太子、作为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血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此处小心思:朱棣啊朱棣,你看,我没忘了你吧,文皇帝啊!)
他话锋一转,切入实际:“今日之情景,诸位已经看到。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孤就要在南门外吉市口,正式招兵买马,编练新军!!”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全场,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坦诚的困难:“说实话……” 这两个字让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孤昨日便与济宁父母官尹希廉尹大人详细谈过。也询问过这济宁州地界的风物人情,哪些是忠义世家,哪些是书香门第,哪些是殷实商户。”
潘时昇听到太子提及询问过本地情况,腰杆不由得挺直了些,但听到“忠义世家”时,脸上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朱慈烺继续道,语气加重:“大军新建,千头万绪!然而,正如方才潘家主所言……” 他说着,目光投向潘时昇。
潘时昇立刻如同被点名的小学生般,猛地站起身,对着高台深深一揖,姿态恭敬至极。
朱慈烺虚抬一下手,示意他坐下,接着说道:“正如潘家主所言,这接下来,人、钱、粮,样样都是燃眉之急!处处都需真金白银!不瞒诸位,”
他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无奈,“连年征战,天灾人祸,国库空虚,地方亦是艰难。这济宁州虽为运河重镇,看似繁华,然州府库房存银,不过区区十万两上下!存粮更是仅有十来万石!杯水车薪!”
他摊了摊手,语气沉重:“孤欲在此地扩建新军,没有数万乃至十数万大军,如何北御鞑虏,西平流寇?然就靠府库中这微薄至极的钱粮,谈何容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台下众人闻言,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惊诧或沉思之色。他们大多知道官府困难,却没想到困难到如此地步。
朱慈烺没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加大压力:“此外!!人!!亦是关键!新军兵员招募、文书账房、粮秣管理、军械打造、尤其是火器研制装备等处,哪里都需要人!需要可靠的人,能干的人!不是随便拉来一个就能顶事的!”
他踱了几步,忽然再次停下,转身面向院子里的众人,双手背在身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极其真诚,甚至带着一丝罕见的、仿佛依赖于他们的神情,加重了语气说道:
“诸位……诸位乡贤今日能主动前来,在这艰难时刻,向孤,向朝廷表明心迹,愿意效力……孤这心里……孤这心里,实在是……甚是欣慰!!”
说道“甚是欣慰”四个字时,他刻意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感慨。
(心里锤问自己:他娘的,是不是演得有点过了?表情够真诚吗?眼神到位没有?这帮老油条能信吗?)
就在朱慈烺内心暗自吐槽自己的演技时,台下的潘时昇果然“不负众望”,立刻恭恭敬敬地再次站起身,行了一个大礼,语气充满了“感动”和“自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