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尝闻:国之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先生乃海内硕儒,学究天人,道贯古今。烺虽居深宫,然素慕高名。昔得览先生宏着《天工开物》,其《乃粒》《粹精》诸篇,于稼穑耕耘、百工技艺,考据精详,利物厚生之道备矣!又读先生《论气》《谈天》诸作,穷究物理,格致幽微,发前人所未发,尤令烺叹服不已,拍案称绝!先生之才,实乃经世之鸿宝,救时之良医也。惜乎沉沦草野,未展其用,此岂非家国之巨憾乎?
方今板荡之际,正需贤达之士,同心戮力,共纾国难。农工之政,尤为急务。先生怀不世之才,负王佐之略,岂忍见神州陆沉,苍生倒悬,而独善其身乎? 昔文王访太公于渭水,昭烈三顾孔明于草庐,皆以诚心求贤,而成兴复之业。
孤虽不敏,常慕古人之风。今特遣锦衣卫二十人,赍此书信,并持孤之信物,星夜前往贵邑,致孤殷殷之意。
万望先生, 念社稷之危,悯生民之艰,体孤求贤之至诚, 幡然命驾,北来济宁。 孤当虚左以待, 敬聆教益。愿以宾师之礼相待, 凡农工百技、强国富民之策,尽委于先生, 共图兴复之大计。
吾辈同心,共纾国难,光复神州,再造太平!
时危事亟,翘盼之至。 惟冀先生,早赐惠音。旌麾南指,孤当亲迎于道。
临书慨然,不尽欲言。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皇太子 朱慈烺 具书
朱慈烺洋洋洒洒写出了自己的诚意,以及对宋应星思想和论着的熟悉,期待与这位“大明科学巨匠”尽快汇合,共商国是。
这封信,朱慈烺盖上自己的太子金印,并装上自己的东宫信物,让赵啸天亲自挑选了锦衣卫中最忠诚干练的二十人,迅速携带这封信和信物,循着最快的路线南下江西,寻找宋应星去了。
此外,这州衙后院里,亦传出了琅琅书声。定王、永王,并叶正、玉儿、兰春三个孩子,每日由任孔当、郑与侨教导,启蒙读经。
朱慈烺偶去探看,见两个皇弟与叶正他们——两个王爷坐在椅子上,三个小孩席地在边上坐着,都有朱慈烺给他们配的学习用具。几个孩子虽身份云泥,却都一样地专注听讲,跟着老师学写字、读书。
朱慈烺每每看到此,心中便漾起一丝难得的宁谧与慰藉。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