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日,济宁城内外的运转愈发显得高效,如同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在无数双手的推动下,逐渐加速。
城南新军大营,已然成为整个济宁目光汇聚的焦点。
每日拂晓,震天的号角与战鼓便会准时唤醒了沉睡的营盘。数万将士在各级将官的喝令下,开始一日艰苦卓绝的操练。
喊杀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马蹄奔腾声,混合着扬起的漫天尘土,在那片军营重地,渲染出浓浓的战意。
新设立的前军都督府衙署,位于州衙东侧,与邱祖德等文臣办公的区域比邻而居。虽只是临时一处宽敞院落,稍加修葺布置,挂上匾额,但内部已是气象一新。
巨大的山东及北直隶、全国舆图悬挂正堂墙壁之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清晰可辨。黄得功这位新任左都督,与杨彪这位都督佥事,已然入驻其中,开始运筹帷幄。
他们白日里大多亲临校场,督导各军操演,熟悉部队,入夜则汇聚于此,与张无极、冯忠、文兴邦、邓林祖等总兵官研讨军情,规划编制,调整训法,连日,深夜灯火不息。
军营之内,变化日新月异。
邓林祖的白虎军精锐骑兵,优先换装了武备司紧急赶制、修复的精良马具,还有部分新式火器,士气愈发高昂。他们与张无极的朱雀军、冯忠的玄武军、文兴邦的济宁军同场操练,迅速磨合,调教着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法思路。
黄得功与杨彪经验老到,深知协同作战之要,着重操演步骑配合、火力与冲锋衔接、阵型转换等实战课目。校场之上,时常可见骑兵呼啸掠阵,步卒结阵如林,火铳齐射硝烟弥漫,虽略显生疏,却已初具强军雏形。
济宁城西北角的武备司,更是热火朝天,日夜不休。庄一、文立凯等人几乎吃住都在司内,统筹调度,忙得脚不沾地。
燧发枪的成功,如同给整个武备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文立凯、于宗林、谷三等人根据太子谕令,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扩大生产之中。
他们从其他工坊紧急抽调了大量熟练工匠,充实到燧发枪的生产线上,将那二十七道工序进一步细化分工,推行流水作业,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产量提升至极限。
叮叮当当的锻打声、吱呀作响的钻床声、工匠们嘹亮的号子声,日夜交织……
一杆杆崭新的燧发枪,如同流水般被制造出来,经过严格检验,打上编号,送入库房,只待装备大军。
与此同时,对现有军械的翻新、改造也未曾停歇。数千杆修复一新的三眼铳、鸟铳,上百门擦拭锃亮、配齐弹药的红夷大炮、佛郎机炮,以及数以万计的战刀、长枪、盾牌、甲胄,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各军大营,迅速武装着部队。
整个武备司,就像一颗强劲的心脏,将血液与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军的四肢百骸。
州衙之内,邱祖德、鲁王朱以海、任孔当、郑与侨、韩世奇、尹希廉等文臣,亦未得清闲。
他们一方面要协助黄得功处理大军日益繁重的粮秣、被服、饷银、安置等后勤政务,另一方面,则在朱慈烺的授意下,开始动用一切可靠渠道,秘密联络山东、南直隶乃至更远地方的故旧、乡绅,乃至一些明军将领,暗中传递太子已在济宁站稳脚跟、整军经武的消息,试探风向,积蓄人脉,为未来的更大图谋做着铺垫。
而赵啸天统领的锦衣卫与漕帮信息网络,更是如同无形的触手,高速运转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尤其是北方的战报,如同雪片般汇集到朱慈烺的案头。
近两日,最引人瞩目的消息便是:李自成与吴三桂彻底闹翻,山海关局势急转直下!吴三桂打起“为君父复仇”的旗号,拒绝投降大顺,双方剑拔弩张。更有传言称,李自成震怒,已调集大军,准备亲征山海关!
北方的剧变,给朱慈烺的内心多了许多计较,更添了几分紧迫与未知,这完全就是给自己极大的机会——李自成一旦去山海关,自己就必须去试着抓一抓,直取空虚的京师,甚至……甚至,朱慈烺盘算着,还可以按着历史上李自成败退、吴三桂和多铎等人追击的路线,来一波伏杀!
但一切,还要静待李自成动向来决定。
朱慈烺又让赵啸天加大散布自己荒淫无道、济宁内部四分五裂的假消息……
四月三日上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州衙后院内,难得有片刻宁静。
朱慈烺与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以及鲁王朱以海,刚刚用罢早膳,正坐在院中石凳上喝茶闲聊。连日的紧张与忙碌,让这片刻的闲暇显得尤为珍贵。
朱慈烺看着两个弟弟日渐红润的脸庞和鲁王那恢复了些许神采的面容,心中稍感慰藉。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突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而异常兴奋的脚步声,伴随着赵啸天那特有的呼喊声,由远及近,如同炸雷般打破了庭院的静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