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踱步回到主位,目光沉静地扫过满堂济济一堂的文武臣工,最终落在了史可法身上。
这位南京兵部尚书,风尘仆仆,虽因长途跋涉而满是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见到希望、找到主心骨的释然。
朱慈烺心中了然,史可法的到来,不仅仅是带来了一万兵马和粮饷,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南直隶半壁江山在法理和人心上的初步归附,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力,无可估量。
必须给予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匹配的权位,方能人尽其才,稳定大局。
朱慈烺缓缓坐下,王之心适时递上一碗温热适口的清茶。他接过,呷了一大口,润了润略显干涩的喉咙,这才看向史可法,开口道:
“史尚书。”
史可法闻声,立刻从座椅上起身,躬身肃立:“臣在。”
朱慈烺抬手虚扶了一下,示意他不必多礼,语气郑重地说道:“尚书大人自应天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忠心可鉴,劳苦功高。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位虽尊崇,然终是留都之职,于眼下戡乱救国之大业,权责或有掣肘。”
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众人,见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继续道:“孤意,擢升史可法大人,为兵部尚书,正二品,总揽全军后勤调度、兵马钱粮等一应军事相关文事政务,尤其是火器制造、储备、配发诸事宜,亦需尚书大人统筹规划。”
此言一出,堂内响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
虽然众人对史可法必将受到重用有所预料,但直接由南京兵部尚书,这个名义上的虚职,直接擢升为实权中央兵部尚书,总揽全国军事政务,这是极高的荣宠和信任。
这意味着,史可法将成为朱慈烺麾下文武体系中重要一员,与黄得功、常延龄两位都督府左都督形成文武并立的格局。
朱慈烺目光转向一旁的许文昌,吩咐道:“许总兵。”
“末将在。”许文昌立刻起身抱拳。
“今后,武备司之一应事务,粮草之调度储运,军械之打造补给,乃至与各军对接事宜,你需全力配合史尚书,凡事多与史尚书商议,听从史尚书之统筹安排,务必保障大军所需,畅通无阻!”
“末将遵命,必全力辅佐史尚书,保障后勤,绝无延误。”许文昌回答得斩钉截铁。他深知史可法的威望和能力,由这位老成持重、清正廉明的大臣来总揽后勤政务,再合适不过,也能减轻太子殿下的庶务压力。
史可法此刻也心潮澎湃。他由一介留都闲职,一跃成为实权在握的兵部尚书,这是何等的信任与重托。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整理衣冠,对着朱慈烺推金山倒玉柱般行下大礼,声音异常坚定:
“臣,史可法,叩谢殿下隆恩,殿下信重若此,以中枢重任相托,臣…臣虽才疏学浅,然必竭尽驽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必使粮秣无忧,军械足备,文报迅捷,以报殿下知遇之恩,以慰陛下在天之灵。若有一丝懈怠,天厌之,地弃之!”
“尚书大人请起。”朱慈烺离座,亲手将史可法扶起,握着他的手臂,目光诚挚,“孤信得过史尚书之忠贞与才干,今后,这千头万绪的军国庶务,便要多多倚仗史卿了。”
“臣,万死不辞。”史可法重重顿首。
安排完史可法,朱慈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有史可法坐镇中枢,协调文武,处理日常政务,他就能更专注于战略决策和军队建设。他回到座位,对王之心笑道:“王伴伴,让大家都动起来,酒菜凉了可不好。诸位,都别拘着了,继续,今日务必尽兴。”
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推杯换盏之声又起。朱慈烺吃了几口菜,似乎想起一事,侧身对坐在身旁的常延龄低声道:“常侯,至于那刘泽清贼子…”
常延龄立刻放下筷子,恭敬侧身:“殿下请吩咐。”
“此人,你继续好生看押,不必以礼相待,但也需留其性命,莫要让他轻易死了。”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孤,日后自有用处。”
常延龄心领神会,点头道:“殿下放心,末将明白。已将其单独关押,派了可靠家丁看守,每日仅予粗食清水,断不会让他死了,也绝无机会兴风作浪。”
“嗯,如此甚好。”朱慈烺点点头。
刘泽清这等劣迹斑斑、民愤极大的军阀,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关键时刻,可以用来祭旗立威。
就在宴席气氛愈加热烈,众人相互敬酒、交谈甚欢之际,庭院月洞门外,锦衣卫千户吴六子脚步匆匆而入,径直走到赵啸天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
赵啸天闻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之色,他立刻起身,快步走到朱慈烺身旁,躬身禀报道:“殿下,喜讯,天大的喜讯,真是好事成双!”
朱慈烺放下酒杯,挑眉问道:“哦?赵指挥使,何事如此欣喜?”
赵啸天难掩兴奋,语速略快地说道:“殿下,是胶州。您之前亲笔信送往胶州知州郭永祥郭大人处,如今有回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