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那石破天惊的断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万钧巨石,激起的不仅是波澜,更是直冲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海啸。
“收复京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论断,如同九天惊雷,震得所有人耳中嗡嗡作响,心神摇曳。
刹那间,满堂寂静,落针可闻。烛火摇曳,将每个人脸上凝固的震惊,以及丝丝狂热,照得纤毫毕现。
他们方才还在消化锦衣卫内应带来的惊喜,还在为李自成的骄狂短视,以及即将爆发的山海关大战而唏嘘、盘算。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殿下,思维早已飞跃层层迷雾,其目光之锐利、魄力之雄浑,直接指向了那终极目标——光复神京,再造大明。
这…这可能吗?这也太过于冒险,太过于骇人听闻了吧?
众人面面相觑,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眼神中带着些许犹疑。并非他们缺乏忠勇,而是此举干系实在太大。
济宁这点基业,是太子殿下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攒下的本钱,是未来中兴的全部希望。一旦消息稍微走漏,或北伐失利,再被李自成回师反扑,或是被关外鞑子趁虚杀入……
这刚刚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瞬间覆灭,万劫不复。而太子殿下的安危,更是系于此举一线。
堂内,一时间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然而,就在这片几乎凝滞的寂静中,一个身影猛地炸起。
“嘿,殿下,您这么一说,还真是。” 怀远侯常延龄猛地一拍大腿,霍然起身,虎目圆睁,兴奋而起。
他本就是勇烈冲动、性如烈火的性子,此刻被朱慈烺这大胆的设想一点,瞬间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满腔的热血与战意轰然燃烧。
“李自成那狗贼,倾巢而出,京师必然空虚,咱们大军趁机悄摸北上,直扑过去,端了他的老窝,抄了他的底,妙啊,妙啊!简直是神来之笔,哈哈哈,万无一失,肯定能行。”
他挥舞着砂钵大的拳头,在空中狠狠一握,骨节发出嘎巴的脆响,仿佛已经将那煌煌神京牢牢攥在手中,眼中放出光来。
紧接着,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黄得功也缓缓站起身。他性格远比常延龄沉稳老练,乃是沙场滚打出来的宿将,此刻眉头紧锁如川,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那幅巨大的舆图。
黄得功伸出手指,先是从代表京师的点重重划向山海关,然后又猛地从杀声震天的山海关拉回,手指在京畿一带缓缓画了一个圈,略微沉吟,似是在进行一系列思考。
堂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黄得功,等待着他的判断。这位老将的意见,至关重要。
片刻后,黄得功猛地抬起头,重重一点头,声音沉浑有力:“殿下之思路,末将沿着敌我态势、兵力虚实细细推演了一遍……”
“险,固然极险!然,确实乃千载难逢之良机。趁李自成主力尽出,后方空虚,直捣黄龙。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批亢捣虚,此正其时也,值得一搏。”
但黄得功话锋一转,手指再次点向山海关与京师之间的广阔区域,声音带着深远考量与忧虑:“然,殿下,诸位,末将以为,即便我军天佑神助,顺利拿下京师,此事,也绝不能就此停下,高枕无忧。”
他环视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激动或凝重的面孔,语气愈发凝重:
“诸位请试想,若李自成在山海关当真侥幸得手,擒杀了吴三桂,吞并了关宁铁骑,其声威必将一时无两,士气如虹。但关外那群豺狼般的鞑子,岂会坐视肥肉落入他人之口?”
黄得功加重语气,说道,“届时,李自成志得意满回师途中,很可能与闻讯而来、趁火打劫的鞑子精锐迎头相撞,我军若已坐镇京师,加固城防,便可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以王师之姿,一举荡平群丑。”
“倘若…”黄得功的手指在舆图上重重一顿,声音压低,略显肃杀,“倘若李自成击败吴三桂后,见好就收,或是遭遇挫折,急于回师稳固其根本之地京师……”
“其大军远征疲惫,归心似箭,粮草辎重损耗必巨,士气虽盛却已呈衰竭之象。我军则以逸待劳,提前在京畿外围险要之处,如蓟州、通州、良乡一带,设下重重埋伏,布下一个大大的口袋阵。”
抬头看向众人,黄得功总结道,“以京师为饵,以逸待劳,必能将其疲敝之师,一举歼灭于京畿之外,永绝后患!”
这番补充,思虑周详,老成谋国,将光复京师后可能面临的复杂局势,及各种应对策略都考虑了进去,展现了极高的战略素养和全局眼光,听得众人频频点头,心中的蓝图愈发清晰。
不等黄得功说完,负责后勤统筹、精于计算的许文昌已是双眼放光,忍不住双手一拍大腿,嗖地站起身,激动道:
“妙,妙极了!黄都督老成谋国,思虑深远。如此连环计策,环环相扣,将北上风险与后续战略融为一体,进可攻,退可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