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辰时正刻(早晨八点),山海关外,石河西岸,黎明前的寒意尚未完全散尽,天地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视线所及,自北面的疙瘩岭起,向南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滨的唐子寨,长达二十余里的广阔原野上,已然被一片无边无际、旌旗混杂,透着重重杀伐之气的军阵所覆盖。
这便是李自成那号称三十万,实则有十余万战兵的大顺军主力!大军刚刚抵达山海关西侧,石河西岸。
这纵贯南北的大顺军军阵,旌旗如林,遮天蔽日,刀枪的反光在晨曦中闪闪发亮,无数顶裹着红巾或戴着毡帽的头颅攒动,如蔓延的蚁群,一股极强的压迫感砸向山海关。
大顺军的军队按照严格的营制分布着,从北向南依次排开——
最北侧,靠近燕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是制将军、磁侯刘芳亮统率的左营两万余人。这支队伍久经战阵,士卒剽悍,麾下威武将军吴汝义、果毅将军刘希尧、刘苏、赵礼等,皆是以勇猛着称的宿将,他们的军阵肃静有序,透着老兵的沉稳。
最南侧,濒临波涛涌起的海岸线,是制将军、绵侯袁宗第率领的右营两万大军。为增强此路兵力,李自成特意将自己最器重的青年骁将、威武将军张鼐及其精锐亲骑配属于此,加上果毅将军刘体纯、任继荣等悍将,使得右营军容鼎盛,士气高昂。
居于大军右肋突出位置的,是制将军、蕲侯谷英统带的前营。此营乃大顺军锋锐,专司攻坚破阵。谷英本人勇冠三军,其麾下制将军党守素、果毅将军谢君友、田虎等,皆是亡命徒般的猛将,全军弥漫着一股迫不及待欲要撕碎敌人的躁动气息。
位于左肋的,则是李自成的亲侄子,年轻气盛却已战功赫赫、绰号“一只虎”的制将军,亳侯李过所部的后营。此营虽主要负责辎重粮秣与后备支援,但兵员亦十分精壮,麾下制将军高一功、白鸠鹤、罗戴恩等亦非庸碌之辈,牢牢护卫着大军侧后。
此外,在更北方的山区通道,至关重要的一片石关口,则由新近归附的明朝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领约万人驻守,任务主要是警戒侧翼,防范吴三桂异动,堵住其从此处逃跑的路线。
而在这庞大军阵的最中央,石河西岸一处地势略高的坡地——孟家店村外,矗立着最为雄壮严整的中军大营。
杏黄色的“李”字大纛旗下,大顺皇帝李自成,身着赭黄箭衣,外罩轻甲,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意气风发。
李自成的身旁,如同铁塔般护卫着的,正是大顺权将军、汝侯,也是他最为倚重的臂膀——刘宗敏。那刘宗敏面色冷硬,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前方。
他们的周围,簇拥着果毅将军郝摇旗、马世耀、窦开远、王良智等中营核心战将,以及军师宋献策、顾君恩等文臣谋士。
整个中军,透着一股志在必得的骄狂之气。
与河西岸这铺天盖地、人喧马嘶的浩大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岸那片死寂的关城。
山海关,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此刻静静地横亘在晨曦之中,城墙巍峨,敌楼森然,却仿佛空无一人。唯有城头上零星竖立的“吴”字旗和明军旗号,在微风中懒洋洋地飘动。关门紧闭,吊桥高悬,透着一股诡异平静。
李自成手搭凉棚,眺望着对面的关城,嘴角勾起一抹志得意满的笑容。他看到了,在距离石河东岸不远的地方,有一小队约千余人的骑兵,盔明甲亮,为首的将领身形魁梧,铠甲精良,不就正是他“期盼”已久的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
在吴三桂身旁,郭云龙、杨珅、孙文焕、高得捷等部将,以及山海关总兵高第等人,也都分列开来,清晰可辨。
“宗敏啊,你看。”李自成用马鞭指着对岸,笑声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朕所言如何?这吴三桂,前几日又是派使者,又是送降表,在三河还弄了六个酸儒来迎驾,做足了姿态。如今,朕的天兵一到,他可不就乖乖地亲自出关来迎了?哈哈哈哈哈——”
李自成扬鞭四顾,对左右笑道:“朕早说过,吴三桂是聪明人,识时务。他那点兵马,岂能与我百战百胜的大顺天军抗衡?朕亲临此地,他敢不降?”
自从攻破北京城,逼死崇祯,李自成的心态已发生了巨变,往日的谨慎被巨大的胜利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日益膨胀的骄矜,他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板上钉钉,就是天命所归的天下共主。
加之吴三桂一路来的“恭顺”表现,更是让他深信不疑,全然忘了宋献策、李岩等人“谨防有诈”的提醒,甚至对李岩从北京接连发来的劝谏书信嗤之以鼻,认为其怯懦,数次回信怒斥李岩,让其不要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刘宗敏闻言,刀疤虬髯脸上也挤出几分附和的笑意,抱拳道:“陛下天威所至,岂是吴三桂一隅之将所能抵挡?他号称关宁铁骑精锐,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万能战之兵,给我大顺提鞋都不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