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三桂暂时所能想到,最能保留体面的折中之策。
然而,多尔衮听完,却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缓缓踱步,走到大帐中央,目光似乎落在跳跃的烛火上,语气依然平淡:
“吴总兵所说……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多尔衮先是看似认可,随即话锋猛地一转,图穷匕见!
“但是——”这两个字,他咬得格外重,“本王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还是有诸多隐患,终归还是不够彻底啊。”
多尔衮转过身,目光如两道冰冷的锁链,牢牢锁住吴三桂,脸上依旧带着笑,但那笑容此刻看来,却令人心悸:
“本王觉得,若要真正融为一体,消除一切隔阂间隙,莫过于……让我八旗将士与关宁军弟兄,从里到外,都变成一个样子!”
多尔衮微微前倾身体,一字一顿,清晰地吐出了那个让吴三桂、以及帐内所有汉人魂飞魄散的词:
“譬如——全体剃发,留辫,换袍装,就如我八旗将士一般!”
“剃发?易服?”
这几个字,如晴天霹雳,又似万载玄冰,瞬间劈入吴三桂、郭云龙、孙文焕的脑海,冻僵了他们的四肢百骸,三人身体都是控制不住地猛地一震。
吴三桂更是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毫无血色。他端着酒杯的手剧烈颤抖起来,杯中残余的酒液泼洒而出,沾湿了他的战袍。
不仅是他,就连一旁早已降清、自以为能够置身事外的吴三凤、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等人,也是骇然色变,脸上露出极度震惊,有些难以置信的神情。
因为他们投降至今,可从未被要求剃发啊!摄政王此举,意欲何为?是否也是在敲打自己这些人?
而对于吴三桂、郭云龙这些传统的汉家将领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思想贯穿始终——
这束发,不仅仅是个人习惯,它是华夏衣冠的象征!是几千年来,汉家男儿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图腾!是区别于“夷狄”的根本标志!
剃去头顶之发,留下那丑陋的金钱鼠尾,这不仅仅是外形上的改变,这是背弃祖宗;是自绝于汉统;是彻头彻尾的、精神上的阉割;是比战死沙场更加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
帐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刚才那欢庆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窒息的死寂。
郭云龙和孙文焕双目赤红,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丝而不自知。他们看向吴三桂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悲愤、绝望,极其复杂……他们也知道,此刻没得选了,但真的要剃发易服,几人内心真的很难接受。
吴三桂的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嗡嗡作响。他感到一阵阵眩晕,几乎要站立不稳。良久,他才从巨大的冲击中勉强找回一丝理智,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明显的颤抖,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回……回摄政王,这敌我识别,末将方才所言,绑缚布条或更换衣甲,应,应可避免误会,这剃发,是否……可否容后再议?毕竟将士们恐一时难以接受……”吴三桂的声音越来越低,满满的无力感。
多尔衮将吴三桂及其部将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不止。
他多尔衮当然知道“剃发”对汉人意味着什么,他就是要用这最狠、最绝的方式,彻底斩断吴三桂和关宁军与中原汉地的最后一丝精神联系。
多尔衮盘算着,只要剃了发,留了辫,吴三桂和这支关宁军,就成了天下汉人眼中的“满清走狗”,再也无法回头,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大清走下去,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控制之道!
多尔衮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似诚恳,实则步步紧逼的强势:
“吴总兵啊,”多尔衮踱步到吴三桂面前,目光深邃,“你的顾虑,本王明白。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啊!”
“本王以为,只有剃了发,留了辫,从着装到发式,彻彻底底变成自己人,关宁军的将士们,才能真正从心里,和我八旗子弟融为一体,才能毫无隔阂,同心戮力!这才是真正的合兵,而不是简单的联军,你说是与不是?”
多尔衮根本不给吴三桂思考反驳的机会,语气陡然变得更加沉重,尽显霸道紧逼之姿态:
“此事,关乎此战成败,更关乎你关宁军未来之前途,绝非儿戏,还请吴总兵详细思量啊,嗯?”
吴三桂心如死灰。他知道,这根本不是商量,这是最后通牒。多尔衮是要用这剃发令,作为检验他投降诚意的试金石,也是将他彻底绑上大清战车最牢固的锁链!
见吴三桂依旧脸色惨白,久久无语,身体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在进行着天人交战的激烈挣扎,多尔衮知道,火候已到,需要再加上最后一根,也是最重的一根稻草!
想着,吴三桂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满是自信与霸气。他重重一拍吴三桂的肩膀,力道之大,让吴三桂一个趔趄,声音洪亮,响彻整个王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