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在讲述真实的历史之前,先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了后世的文学演绎:
“在正式开讲郑国公常茂之前,我们不妨先放松一下,看看在后世的评书演义,比如《明英烈》、《燕王扫北》里,他们老常家父子是个什么形象。”
他忍着笑意说道:“在这些评书里,开平王常遇春那可不是一般的猛将,那是天神下凡!有一段书叫‘常遇春力夺武状元’,说他武艺超群,在元顺帝召开的天下比武大会校场上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风八面,简直就是为战场而生的绝世猛将。”
“而他的儿子常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朱迪钠的语气更加夸张,“这位‘茂太爷’手持一杆禹王神槊,有万夫不当之勇!最经典的段子,说他曾经单枪匹马,一个人就冲破了北元百万大军的连营,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闻风丧胆,那真是勇猛得不像凡人!”
这些夸张到离谱的描述,通过天幕清晰地传到了洪武十一年。
短暂的惊愕之后,奉天殿内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哄堂大笑!
“噗——哈哈哈!百万大军连营?他常茂一个人冲破了?”老将汤和笑得直拍大腿,眼泪都飙了出来,“老子当年跟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血战,几千骑兵冲阵都差点回不来,他常茂是长了三头六臂吗?”
“力夺武状元?”徐达也难得地笑得前仰后合,指着常茂,“遇春兄要是有这本事,当年在濠州就不用那么辛苦挣军功了,直接去考个武状元多省事!”
就连一向沉稳的朱元璋,此刻也笑得趴在了龙椅的扶手上,肩膀不住耸动。李善长更是捋着胡子,笑得咳嗽连连。这几天因为天幕带来的压抑、悲痛和猜忌,在这一刻被这荒诞不经的评书内容冲淡了不少,整个奉天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连一向被教育要持重守礼的太子朱标,都忍不住指着站在队列中,一脸懵逼又有点窘迫的常茂笑道:“我说小舅子,闹了半天,在评书里我还是被你一箭射死的?我可是你亲姐夫!等你姐姐身子好了,看我不告诉她,让她好好收拾你!”
常茂本人站在那儿,听着对自己的“神化”描写,看着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陛下和太子姐夫都在拿自己打趣,那张粗豪的脸涨得通红,又是尴尬又觉得有点莫名的“光荣”,挠着脑袋嘿嘿傻笑,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等到众人的笑声稍稍平息,天幕上,朱迪钠的语气也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带着一丝历史的冷峻:
“好了,各位老铁,评书里的精彩故事听个乐子就好。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郑国公常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翻动着手中的资料,语气变得客观而略带批判:
“真实的常茂,与其父常遇春的英名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史载他‘性傲妄,多不法’,性情骄纵狂妄,屡屡触犯律法。他倚仗自己是开平王之后,当朝太子妃之弟,行事肆无忌惮,在军中、在地方都惹出过不少麻烦,堪称洪武朝着名的‘纨绔勋贵’。”
朱迪钠列举了一些史书中记载的常茂的劣行:纵容家奴欺压百姓、在军中不服管束、与其他勋贵子弟争斗等具体事例。尤其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郑国公常茂因在征讨纳哈出战役中冲动砍伤已投降的纳哈出,几乎引发降军复叛,被其岳父、征虏大将军冯胜上奏弹劾。朱元璋震怒,念及常茂之父常遇春的功勋,免其死罪,但革除其郑国公爵位,将他贬至广西龙州安置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在洪武二十年,断然下旨,废除常茂的郑国公爵位呢?”朱迪钠提出了关键问题,随即给出了答案:
“根据现有史料来看,这次废爵,与政治斗争、或者说与皇帝猜忌功臣关联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常茂本人的品行实在太差,已经到了法理难容、不惩不足以肃纲纪的地步。”
他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证据:“这一点,从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就能看出来——他在废黜了常茂的郑国公爵位之后,随即便将郑国公爵位转封给了常茂的弟弟常升,改封为开国公。如果朱元璋是针对常家,或者是对常遇春有什么不满,他完全可以直接收回爵位,或者降等袭爵,何必多此一举,立刻将爵位转给常茂的弟弟?这恰恰说明,朱元璋此举,针对的仅仅是常茂个人不堪其位的德行,而对开平王常遇春的功绩和常家整体,依旧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全。”
这番分析,条理清晰,证据有力,让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点头。就连常茂自己,在最初的窘迫之后,也低下了头,面露愧色。他知道,天幕所言非虚,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确实配不上父亲挣来的这份荣耀和爵位。
朱元璋看着天幕,眼神冰冷。他心中对常茂的不满积蓄已久,如今天幕将这一切公之于众,更是让他坚定了处理此事的决心。这个爵位,常茂确实不配再拥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