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刚提到“白沟河之战”几个字,弹幕瞬间就被“大明战神李景隆的高光时刻来了!”、“二丫头封神之战!”之类的评论刷屏,气氛热烈得仿佛在期待一场精彩的演出,而非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大战。
随着朱迪钠的讲述,天幕开始播放经过渲染的战争画面。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双方数十万大军旌旗招展,阵列森严。燕军虽骁勇,但面对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朝廷军,局面一度十分危急。
画面中,燕王朱棣亲自率骑兵冲锋陷阵,企图撕开朝廷军的防线。然而,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燕军的突击部队数次陷入朝廷军的重围之中。朱棣本人更是几次三番陷入险境,被朝廷军的骑兵和步兵层层包围。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观者们,从勋贵到文臣,乃至朱元璋本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疑窦丛生。
只见画面中,每当朱棣陷入重围,周围的朝廷军官兵虽然喊杀声震天,刀枪并举,但那致命的攻击却总是“恰到好处”地偏离目标。射出的箭矢要么从他身边擦过,要么软绵绵地钉在他的鞍鞯或身后土地上;围拢上来的士兵也只是虚张声势,手中的兵刃仿佛长了眼睛一般,避开朱棣的要害,更多的是在格挡和招架,而非真正下死手。
几次三番,朱棣都是在看似绝境的包围中,有惊无险地率领部下杀了出来!
“这……这是在打仗?”天幕下,终于有勋贵忍不住低声惊呼,“这分明是在演戏给瞎子看!”
“是啊!哪有这样打仗的?围住了又不打,眼看着主将跑掉?”
奉天殿前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看出了其中的不对劲。这已经不是李景隆一个人放水的问题了,这简直是整个前线朝廷军都在集体“摸鱼”!
就在众人困惑不解之际,天幕上,朱迪钠揭晓了答案。她的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
“各位网友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朝廷军在白沟河战场上表现得如此‘克制’?这背后,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建文皇帝调集六十万大军,决心一举歼灭燕军的同时,他或许是出于‘仁德’之心,或许是担心背负杀害叔父的恶名,竟然……同时下达了一道着名的旨意。”
天幕上适时地浮现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伴随着一个威严而又略显稚嫩的声音(模拟建文帝): “勿伤我叔!”
这四个字如同有魔力一般,瞬间让嘈杂的奉天殿安静了下来。
“噗——咳咳咳!”
龙椅之上,正在喝茶顺气的朱元璋,听到这四个字,一口茶水猛地呛住,剧烈地咳嗽起来,脸都憋红了!马皇后吓了一跳,连忙上前,一边替他拍背,一边用担忧又无奈的眼神看着天幕。
“勿……勿伤我叔?!”朱元璋好不容易顺过气,指着天幕,手指都在发抖,不知是气的还是咳的,“他……他这是去打仗还是去走亲戚?!六十万大军!刀枪无眼!他居然下这种旨意?!他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而此刻,殿下的勋贵武将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无语之后,一个个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随即露出了恍然大悟,继而哭笑不得的表情。
“怪不得……怪不得李景隆那小子……”
“原来放水放得最狠的,是皇上自己啊!”
“这仗还打个屁啊!主帅再厉害,也架不住皇帝在后面拖后腿啊!”
所有人都明白了。有了这道“勿伤我叔”的护身符,朱棣在战场上简直就像开了无敌光环!李景隆就算有通天之能,难道还能违逆圣旨,明着下令击杀燕王吗?他之前的所有“不作为”、“瞎指挥”,在这道奇葩圣旨面前,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白沟河之战,尚未分出最终的胜负,但建文帝朱允炆和他那帮谋士的“天真”与“迂腐”,已经通过这道旨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大明战神”李景隆,在这般掣肘之下,似乎也显得……没那么“战五渣”了?
一种混合着荒诞、无奈和一丝同情(对李景隆)的情绪,在奉天殿内弥漫开来。
天幕上,白沟河之战的惨烈程度有增无减。尽管有“勿伤我叔”的旨意,但并非所有将领都愿意遵从。都督瞿能及其子瞿茂,这对以勇猛和忠诚着称的父子,对燕王的反叛深恶痛绝,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个威胁帝国安宁的祸首铲除。
画面中,瞿能父子率领着最精锐的家兵部曲,如同两把尖刀,不顾伤亡,死死咬住了朱棣的亲卫部队。他们利用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悍不畏死的冲锋,终于在一次精妙的战术穿插后,成功地将朱棣和他的少量护卫分割包围在了一处相对孤立的地域!
这一次,瞿能父子显然不打算再给朱棣任何机会。包围圈层层叠叠,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刻意避开了朱棣本人,但对其坐骑和护卫造成了杀伤),长枪如林,步步紧逼。朱棣左冲右突,身边的护卫不断倒下,形势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被生擒或被乱兵误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