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历史性的一刻到了!朱迪钠的声音突然拔高,天幕上金光闪烁,伴随着庄严的礼乐声,大明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幼年天子——时年九岁的朱祁镇!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传奇皇帝的登场!
天幕上出现一个身着 龙袍的孩童,坐在龙椅上双脚甚至够不到地,只能用好奇又带着几分怯生生的目光打量着殿内跪拜的群臣。
【追剧达人】:来了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传奇故事走来了!
【历史发烧友】:这个登场排面够大!不愧是能载入史册的人物!
【吃瓜专业户】:九岁啊!我九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人家已经当皇帝了!
紧接着,弹幕突然被整齐划一的恭迎大明战神刷屏,各种虚拟的鲜花、鞭炮特效充斥天幕。
【考古爱好者】:撒花!恭迎我大明第二位战神即位!
【明朝那些事儿】:李景隆:终于有人来陪我了,感动!
【历史梗王】: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大明战神二代目正式上线!
奉天殿前,朱元璋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稚嫩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龙椅扶手。朱棣更是面色铁青,他清楚地记得,上一次被冠以名号的李景隆,是如何他取得靖难成功的。
战神...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怕不是又要给咱大明带来什么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父皇,儿臣看这天幕上的弹幕,似乎都在等着看笑话。
此时天幕上的弹幕越发活跃:
【预言家】:我赌一包辣条,这位战神的表现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
【看热闹不嫌事大】:前排出售瓜子饮料,坐等好戏开场!
【历史见证者】:这一刻,大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朱迪钠看着沸腾的弹幕区,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看来大家对这位小皇帝都抱有很大的啊。不过在他正式开始他的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背景故事...
天幕在朱元璋凝重的目光和朱棣不安的注视中,继续着它的讲述。
朱迪钠将话题转向另一个关键人物:“在讲述朱祁镇的‘光辉事迹’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位重要人物——张太皇太后。”
天幕上出现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画像,她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着威严。
“这位太皇太后可谓大明后宫的传奇,”朱迪钠介绍道,“她不仅是明太祖亲自为朱高炽选定的世子妃,还深受徐皇后喜爱,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担任过世子妃、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历史课代表】:“这才是真正的后宫赢家啊!经历三朝而不倒!”
说起这位张太皇太后,朱迪钠在天幕上展示出一幅细致的宫廷画卷,她的权威并非仅仅来自地位,更源于其独特的政治智慧。
画卷中,张太后端坐于帘后,虽不直接临朝,却自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威严。
她最聪明之处在于懂得垂帘而不干政的精髓。朱迪钠解释道,每当朝议重大政事,她总是让三杨等内阁大臣先行讨论,只在关键处稍作点拨。既保持了后宫的清誉,又确保了朝政的稳定。
【政治观察家】: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在必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更难得的是,张太后深谙制衡之道。天幕上出现她同时接见内阁大臣和司礼太监的画面。
她既重用三杨等文臣处理朝政,又通过司礼监掌握内廷动向。对外戚则严格约束,从不允许他们干涉政事。这种微妙的平衡术,让正统初年的朝局始终保持稳定。
【权谋爱好者】:高啊!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术!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张太后对年幼的英宗既慈爱又严格。天幕上展示出她亲自督导皇帝读书的场景。
每日清晨,她必亲至文华殿,查看皇帝的功课。遇到皇帝贪玩懈怠,她会严厉训诫;但若是皇帝学业有进,她也会不吝夸奖。这种恩威并施的教导,让年幼的英宗对她既敬且畏。
然而,正如朱迪钠所指出的,这种事事躬亲的辅政方式也存在隐患。
张太后的权威太过个人化,她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为小皇帝遮风挡雨的同时,也让他失去了独自面对风雨的机会。一旦这棵大树倒下...
天幕下的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微微颔首。作为帝王,他太明白这种辅政方式的利弊了。
更令人扼腕的是,朱迪钠调出一张年龄对比图,张太皇太后与朱祁镇之间,存在着整整五十五岁的年龄鸿沟。
图表上清晰地显示着:张太皇太后去世时享年六十四岁,而此时的朱祁镇年仅十六岁。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朱迪钠语气沉重,这意味着祖孙二人几乎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天幕上出现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一边是张太皇太后在灯下批阅奏章,鬓发已白;另一边是少年朱祁镇在宫中嬉戏,满脸稚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