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林家人吃着清蒸银鱼、炸茄盒藕盒,啃着大排骨,嚼着林文桂做的腊肉腊肠,心满意足,这顿比年夜饭还丰盛!
林文桂憋屈地看着满桌狼藉,争强好胜的本性冒头,看着大口吃肉的儿子丁旺,说道:“旺儿,咱丁家林家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入了学可得用心,以后去京城也别忘家里人!你爷爷奶奶叔伯婶子连束修都给你备好了!”
此言一出,埋头吃饭的王氏和林文杨眼睛瞬间亮了——束修都备好了?!这可是笔大钱!
王氏立刻接话:“哎呦,我大外孙出息!跟他大哥胖墩一样,肯定要去京城的!以后两兄弟可得互帮互助。胖墩,你姑姑真疼你,连你束修都备好了!将来可得报答姑姑!”她心里飞快盘算,怎么也得从女儿手里抠点贴补大孙子。
林文杨也凑上前:“妹妹,旺儿和胖墩读书是咱家大事,钱可得规划好。要不,先放娘这儿帮你们存着?稳妥!”
林文桂心中懊悔失言,面上却不显:“大哥说得是,这钱我都收好了,一文动不得,全是给旺儿铺路的。他爷爷奶奶那边心里有数,我不敢乱用。”抬出婆家,暂时堵住了娘家人的嘴。
一时间,屋内气氛重回“融洽”,笑语晏晏下,暗流依旧涌动。母女兄妹,各怀心思,都在算计对方兜里那点钱和未来的好处。
何家:织机声声,温情脉脉
与林家那头的“暗战”相比,何老汉家的回门日,宛如冬日暖阳下的新棉,蓬松温暖,踏实心安。
何家新迁平华村,正赶上好机遇。留园的精选亚麻杆,让他家祖传的织布手艺大放异彩,村里鼎力支持开了“何氏织布坊”。他们因此与共种亚麻的尤家结下深情,何秋云更与尤家三姐妹成了手帕交。
何秋云还收获了小果果这个铁杆小迷妹——果果尤其崇拜她“比姑父还厉害”的力气和堪比一个半壮劳力的好胃口,有好吃的总不忘给“秋云婶婶”留一份。
何秋云投桃报李,从山上挖了棵毛栗子树送果果。如今在果果精心(及灵树无形)照看下,枝繁叶茂,今冬结了不少香甜毛栗子。
何家与丁老四一家,在平华村的新生活蒸蒸日上,远非昔日可比。
今日回门的是大女儿何秋水与女婿丁老大一家。何家院里,欢声笑语不断。何老汉看着女儿女婿和外孙,脸上皱纹笑成了花,给外孙的红封格外厚实。何秋水吃着村里最时兴的梅花酥饼,赞不绝口。
饭后,何老汉兴致勃勃带大女儿一家参观织布坊。看着崭新织机、优质麻线,织好的细密麻布与光洁纻丝,何秋水眼中满是羡慕与自豪。
“秋水啊,”何老汉看出大女儿心思,说出盘算已久的想法,“我跟你娘,还有你弟妹商量过了。年后,我去跟里正文柏提,分些麻缕、麻线给你们平分村。由你牵头,在村里找手脚麻利、会织布的妇人,办个何家织布坊的‘分部’!织好的布,咱按品质付费收回,一并卖出去。这样,你既有稳当进项,也算参与家业,还能帮平分村发展,你看咋样?”
何秋水一听,又惊又喜:“爹!这……这当然好!是天大的好事!”她仿佛已见平分村妇人们聚在一起,织机声声,共织美好光景。大女婿丁老大那甚少波动的脸上,也激动起来,眼眶微红。
晚上,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其乐融融。席间,有两儿一女的何秋水再提平华村办村学之事,语气羡慕:“还是平华村好,娃们有出息。老三家旺儿能读书,二弟家两个小子也能读,以后都能去京城见世面。咱平分村,不知啥时能有这福气……”
这时,向来吃饭专注、话不多的何秋云,忽地放下筷子,清晰道:“我家闺女,也去读书。”
满桌皆静,众人惊讶看她。何秋水疑惑:“女娃娃?也能入村学?”
何秋云表情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抬眼看了看家人,只一句:“果果识字了。林家的女娃,都读书了。”
这话如石入静湖,在何家人心中漾开圈圈涟漪。是了,平华村,似乎真的不一样。在这里,女娃娃读书,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一种新的希望,在这温暖的屋子里,悄然萌芽,静待春来。
喜欢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