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红旗村的土路,最近显然被新修整过。路面用黄土和碎石压得异常平整,路两旁还被人为地洒了水,以抑制车辆驶过时扬起的尘土。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上,挂上了一条崭新的红色横幅,上面用电脑打印的宋体字写着:“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临红旗村指导扶贫工作”。
一切都显得那么刻意,那么崭新,仿佛一个蹩脚的舞台,刚刚搭建完毕,连油漆味都还没散尽。
钱大勇坐在奥迪A6的副驾驶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紧紧贴着真皮座椅。他透过后视镜,紧张地观察着后面那辆考斯特中巴,感觉那辆车就像一头沉默的巨兽,随时会张开血盆大口,将他吞噬。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一遍遍地预演着接下来的流程。
等会儿到了村委会,先听村支书做个五分钟的简短汇报,PPT他都亲自审过,保证滴水不漏。然后,就去他安排好的那两户“样板中的样板”。一户是养牛的张大发,另一户是搞大棚蔬菜的孙二娘。这两家,他可是下了血本的。牛是临时从隔壁镇的养牛场租来的,膘肥体壮;大棚里的蔬菜水灵鲜亮,也是一早从县批发市场拉来的。至于张大发和孙二娘本人,更是经过了数轮的“台词培训”,保证问什么答什么,对答如流,感恩戴德。
只要检查组跟着他的剧本走,这一关,未必过不去!
车队在村委会门口停下。红旗村的村支书刘顺,一个皮肤黝黑的矮个子中年人,早已带着几个村干部等在门口,脸上堆着紧张而僵硬的笑容。
“周主任,各位领导,欢迎,欢迎!”刘顺搓着手,点头哈腰地迎了上来。
市扶贫办的周主任下了车,却没有和刘顺握手,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扫视着这个看起来比报告里萧条不少的村庄。几栋新刷了白灰的房子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但更多的是那种墙皮剥落、门窗破旧的土坯房,像一个个沉默的老人,无声地诉说着贫穷的真相。
“钱镇长。”周主任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哎,周主任,您指示!”钱大勇一个激灵,连忙凑上前。
“你那份报告我看过,图文并茂,数据亮眼。”周主任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报告里说,你们这个红旗村,是‘一户一策,精准滴灌’,家家都有致富经,户户都有新面貌。是这样吧?”
“是的是的,绝对是!”钱大勇拍着胸脯,大声回答,试图用音量来掩盖自己的心虚,“我们对每一户贫困户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量身定制了帮扶方案,效果非常显着!”
“好。”周主任点了点头,然后伸手指了指不远处,一条小路尽头的一座院子,“那我们就别去村委会听汇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就从那家开始看起吧,随机抽查,怎么样?”
钱大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大脑“嗡”的一声,差点没站稳。
那是一座低矮破败的土屋,院墙是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已经塌了半边,露出里面杂草丛生的院子。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有好几处都露出了黑乎乎的房梁,烟囱歪歪斜斜,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这家……是村里最穷的赵四家!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光棍,带着一个生病多年的哑巴弟弟,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大难”,扶贫干部见了都绕着走的那种。
这怎么可能在他的“参观路线”里!
“周……周主任……”钱大勇的舌头打了结,冷汗顺着鬓角流了下来,“这家情况比较特殊,户主年纪大了,思想有点……有点跟不上时代,我们正准备下一步对他家进行重点攻坚……”
他想用“拖字诀”把检查组引开。
然而,周主任却像是没听到他的话,转头对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说:“小王,把赵四家的档案调出来。”
那个叫小王的年轻人立刻打开手里的平板电脑,划了几下,然后朗声念道:“红旗村,赵四。档案记录:通过镇里扶持的‘特色林下经济’项目,养殖本地土鸡三百只,并与县‘农家乐’签订供销合同,年收入预计四万八千元,已于上季度稳定脱贫。档案照片显示,赵四同志站在一个崭新的鸡舍前,笑容满面。”
念完,小王抬起头,看了一眼不远处那座摇摇欲坠的土屋,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周围的空气,在这一刻尴尬到了极点。
镇长李卫国站在人群后面,脸色铁青。他看着钱大勇那张煞白的脸,心里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他知道,那颗被他亲手埋下的雷,终究是爆了。
村支书刘顺更是吓得两腿发软,他偷偷瞪了一眼钱大勇,眼神里全是“你把我害死了”的绝望。那份档案是他签字上报的,照片里的鸡舍,是他家亲戚的。
“走吧,去看看。”周主任没有再给钱大勇任何解释的机会,迈开步子,径直朝着赵四家走去。
钱大勇感觉自己的双腿像是灌了铅,每一步都沉重无比。他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他精心编织的谎言,在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周主任面前,被一根手指,轻轻一戳,就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