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小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走廊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像是特意为了映衬江澈此刻的心情。
他被孙大海和李卫国一左一右地“架”着,感觉自己不是刚刚立下奇功的功臣,倒像是个被押赴刑场的犯人。双腿发软,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
孙大海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一张脸红光满面,走路带风,握着江澈胳膊的手劲大得像是要捏碎他的骨头。
“江主任,你今天可是给我们青龙镇,不,是给全县的干部都上了一课!”孙大海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什么叫高屋建瓴?什么叫运筹帷幄?这就是!我敢说,今天这场会,足以载入我们县的史册!”
江澈扯了扯嘴角,发出一个类似笑的声音。
史册?我只想载入单位的请假记录。
李卫国跟在另一边,一路上都沉默着,只是偶尔会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瞥一眼江澈。他的脑子还在高速运转,会议室里发生的一幕幕,像电影快放一样在他脑海中不断重演。
起初,他和其他人一样,被江澈那番“良心问题、政治问题”的言论镇住了,只觉得这年轻人胆子大、口才好,敢在县领导面前讲大话。
当江澈提出要把方案报县委常委会审议,还要和市里建立联络时,李卫国的第一反应是:这小子疯了,想把锅甩到天上去。
可当王建业书记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大加赞赏,甚至当场拍板加码时,李卫国就彻底懵了。他感觉自己的认知,被一股巨力强行撕开,然后揉碎,再重新拼接。
为什么?
王书记是何等人物?那是从市里下来,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领导,眼光何其毒辣。他怎么会看不出江澈这是在“甩锅”?他为什么会如此支持一个乡镇干部看似“离谱”的请求?
这不合常理。
除非……除非江澈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是“甩锅”。
从县委大院出来,坐上回镇里的那辆半旧桑塔纳,孙大海还在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未来,畅想着“政策研究办公室”的牌子挂在哪里最气派。
江澈靠在后座的角落里,闭着眼睛,一副“正在回味领导教诲”的深沉模样,实则是在盘算着自己的人生还有没有抢救的可能。
而坐在副驾驶的李卫国,一路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树木,脑子里的那团乱麻,却在颠簸中,被一点点地解开了。
他开始复盘。
第一步,掀桌子。江澈一上来,就否定了所有人讨论的基础,把一个棘手的经济问题,直接拔高到了政治和良心的高度。这一招,当时看是哗众取宠,现在想来,却是石破天惊的奠基之笔。他不是在说空话,他是在抢夺话语权,为整个事件定性!有了这个“政治任务”的定性,以后谁还敢用纯粹的经济眼光来对待这件事?谁还敢对几百号工人说“按政策办,没钱就滚蛋”?
这一手,直接杜绝了最坏的结果。
第二步,借东风。他要求向县委常委会汇报,联系市级部门。这真的是甩锅吗?李卫国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了以前处理过的一些烂摊子,镇里没钱没人没政策,硬着头皮上,最后事情没办好,老百姓不满意,上级领导还怪你办事不力。青龙镇水泥厂这个摊子,比以往任何一个都大,都烂。光靠青龙镇自己,就算把财政掏空,把人累死,能填上这个窟窿吗?
不可能!
所以,江澈不是在甩锅。他是在借力!是在借县委的权威,借市里的资源!他这是要把全县、乃至全市的目光和力量,都吸引到青龙镇这块“试点田”里来。有了县委常委会的背书,以后要钱要政策,还会是难事吗?
第三步,捆金绳。他要求各核心局委办派常务副职入驻,共同签字画押。李卫国想到这里,后背上惊出了一层冷汗。他之前还觉得江澈这招太狠,把所有人都拖下水。可现在他明白了,这哪里是拖人下水,这分明是铸造了一艘谁也无法独自逃生的航空母舰!
从此以后,水泥厂改制,不再是青龙镇一家的事,而是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全县所有核心部门的共同事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可能。大家被一根绳子捆在了一起,只能同心协力,把船往前开。
想通了这三步,李卫国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转过头,看向后视镜里江澈那张平静得近乎慵懒的脸。
原来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
我们都以为他是在想方设法地逃避,是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出去。
我们都错了!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逃!他所做的一切,看似是在把问题搞大,把责任外推,实则……实则是在保护我们!
他是在保护青龙镇!保护孙书记!保护我李卫国!
李卫国的心头一阵巨震。他太清楚了,如果按照常规路子走,水泥厂这个雷,最后百分之百会炸在青龙镇的头上。到时候,县里最多给点不痛不痒的补助,然后把所有的压力和责任都压下来。事情办好了,功劳是县里领导有方;事情办砸了,黑锅就是他李卫国和孙大海的!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就地免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