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陈部长挂断了交通局长钱卫东的电话,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陷入了沉思。
青龙镇,江澈。
这个名字,最近在他这里出现的频率有点太高了。
第一次,是水泥厂改制,一份堪称范本的职工安置方案,让县里一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当时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
第二次,是环保风暴,邻县官场大地震,青龙镇却能提前预警,独善其身。事后他通过内线了解,那篇直达省委的内参,源头线索似乎也和青龙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次,更离谱。一个足以让镇领导班子集体挨处分的拆桥危机,不仅被化解了,还硬生生被他们玩成了一出“古今交辉”的年度大戏,连钱卫东这种老油条都亲自打电话来报喜,言语间对那个“幕后高人”推崇备至。
陈部长不相信巧合。
一次是运气,两次是偶然,三次……就是必然了。
他拉开抽屉,从一堆干部考察材料中,抽出了那份关于江澈的档案。档案上,考察组的评语赫然在目:“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有大局观,有长远眼光……”
陈部长看着那张一寸照片上年轻的面孔,眼神变得愈发深邃。
看来,是时候去青龙镇,亲自会一会这个“了不得的人才”了。
……
效率,在某些时候可以被无限激发,尤其是当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政绩终点时。
在县设计院刘总工和交通局钱局长的双重加持下,青龙镇“一桥双景”项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走完了所有流程。
三天后,一份盖着市发改委和市交通局鲜红印章的红头文件,正式下达到了清溪县。
文件不仅批准了青龙镇“一桥双景”项目的立项,同意了县里上报的规划方案,更让孙大海和李卫国心脏狂跳的是,在文件的最后,明确批复了一笔高达八十万的“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古石桥的修缮和周边环境的打造。
八十万!
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乡镇而言,这笔钱不啻于一笔天文数字。
消息传开,整个青龙镇政府大院彻底沸腾了。
“听说了吗?市里批了!咱们的项目批下来了!”
“不止!还额外给了八十万的专项资金!专门用来修老桥!”
“我的天!八十万?真的假的?这下咱们镇可要在全县露大脸了!”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孙书记和李镇长太牛了!”
“牛的是咱们镇领导班子!这叫集体智慧!”
办公室里,小李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冲到江澈身边,压低了声音,用一种揭示天机般的语气说:“江哥!八十万!您听到了吗?这……这是不是也在您的计算之中?”
江澈正拿着一把小剪刀,专心致志地修剪着自己窗台上的那盆吊兰,闻言手一抖,一片无辜的绿叶应声而落。
计算?我计算什么了?我连自己的午饭都没计算好。
他看着小李那双闪烁着狂热崇拜光芒的眼睛,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
“小李,”江澈放下剪刀,转过头,表情严肃,“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小李一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脸上的激动瞬间被一丝窘迫取代:“啊?有……有吗?”
“有。”江澈斩钉截铁,“说明我们单位的伙食不错,你要珍惜。有空多去食堂帮厨,别整天胡思乱想。”
小李被这突如其来的关心和敲打弄得有点懵,挠了挠头,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江澈这才长舒一口气,重新拿起剪刀。
他必须想办法遏制住这股可怕的“迪化”风潮,尤其是要从自己身边这个最容易被感染的“卷王”预备役抓起。否则,他怀疑自己以后上个厕所,都会被解读成是在勘察单位的下水管道布局。
然而,他这点微不足道的努力,在巨大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书记办公室里。
孙大海和李卫国两人,正捧着那份红头文件,像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既激动又烫手。
“老李,你看看,你再看看!”孙大海指着文件上“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捌拾万元整”那一行字,声音都有些发颤,“八十万!我当了这么多年书记,从上面要回来的钱,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李卫国也激动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全是血丝,那是兴奋和几天没睡好觉的证明。
“书记,我算是彻底服了。”李卫国放下文件,语气里充满了对未知道路的敬畏,“江澈同志这一手,我们之前都想浅了。我们以为他只是在解决问题,是在给我们创造政绩。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
“哦?”孙大海看向他。
“他不是在创造政绩,”李卫国一字一顿,说出了自己最新的领悟,“他是在给我们青龙镇,创造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金饭碗’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