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华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客厅里那层温和的表象。
空气中浮动的小米粥香气,电视里字正腔圆的新闻播报,都无法稀释这句问话里潜藏的重量。
“这个‘党政联动、双轨并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孙县长……点拨你的?”
点拨。
这个词用得极有水平,它不是“指示”,也不是“授意”,它像一根柔软的藤蔓,可以缠绕出无数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江澈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他知道,这是他今早面临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凶险的一关。这个问题,是周国华作为上位者,对自己身边这位“能人”的一次深度试探,一次信任度的压力测试。
回答“是自己想的”,那就是居功自傲,是承认自己有操盘党政关系的野心,一个秘书,有了这种野心,离被弃用也就不远了。
回答“是孙县长点拨的”,那更是自寻死路。等于承认自己在见到书记之前,就已经和县长通过气,甚至达成了某种默契。这是站队,是背叛,是官场大忌。
江澈的脸上,那因熬夜而起的疲惫似乎更深了,他甚至露出了一丝苦笑,像是被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发懵。
“书记,您真是太抬举我了。”他挠了挠头,动作显得有些生涩,像一个刚出校门不久,还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轻人,“我哪有这个水平,能想出这么大的格局。”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把自己摘了出去。
周国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像探照灯,要穿透他所有的伪装。
江澈顿了顿,目光诚恳地迎向周国华,语气里带着一种恍然大悟般的真诚:“其实,我就是个记录员。这个思路,不是我想的,是您和孙县长共同‘教’我的。”
“哦?”周国华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昨晚您和陈场长谈话,最后您强调,林场的问题,根子在发展,但前提是稳定。您说,要跳出林场看林场,要站在全县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上去思考问题。这句话,就是‘党政联动’的‘党’,是方向,是掌舵。”江澈的声音不疾不徐,像是在复盘自己的心路历程。
“今早,孙县长又跟我说,林场的事,政府这边责无旁贷,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市场化方案,要让项目能落地、能生钱,要拧成一股绳干。这不就是‘双轨并行’里的‘政’吗?是执行,是操盘。”
他说完,摊了摊手,脸上的表情无辜又坦然:“我就是把您二位的指示精神,原原本本地翻译成了文字。您是掌舵的,孙县长是划桨的,我就是个在船上记航海日志的。至于这个报告的结构……可能是我写材料写习惯了,总想写得工整点,就自己套了个‘双轨并行’的壳子,让您见笑了。”
一番话说完,客厅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电视里,开始播放天气预报。
周国华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用杯盖轻轻地撇着浮沫,一次,又一次。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像他此刻的内心。
他看着眼前的江澈。
这个年轻人,穿着简单的夹克,眼下带着淡淡的黑眼圈,脸上挂着谦逊的、甚至有些憨厚的笑容。可他说出的这番话,却像一位太极宗师,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推一引,就将自己那个无比尖锐、暗藏杀机的问题,化解于无形。
他没有撒谎。
他说的每一个环节,都逻辑自洽,天衣无缝。
可周国华就是觉得,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把自己的话定义为“掌舵”,把孙志国的话定义为“划桨”,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记日志的”。这个比喻,何其精妙!它完美地维护了自己一把手的权威,又肯定了孙志国作为政府主官的执行权,同时把自己彻底隐没在了幕后。
这哪里是一个“记录员”能有的水平?这分明是一个顶级的幕僚,在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手法,为自己这位“主公”梳理权力脉络,弥合政治分歧!
周国华的脑海中,昨晚江澈那句迷糊的“卖空气”,与眼前这份堪称完美的报告,以及这番滴水不漏的回答,三者如同三块独立的拼图,在这一刻,“咔”的一声,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了一起。
一幅完整的画卷,在他心中轰然展开。
他瞬间“悟”了。
周国华的内心,翻江倒海。
他不是在说梦话!他也不是在写报告!他是在点拨我!
从始至终,江澈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着自己!
昨晚那句“卖空气”,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用一种最安全、最离奇的方式,将一个惊世骇俗的种子,种进自己的脑子里。他知道这个想法太超前,所以他选择“说梦话”,进可攻,退可守。这是在点拨自己,要有敢为人先的眼光和魄力。
今天这份报告,以及刚才这番回答,更是深意无穷!他洞悉了自己和孙志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他知道林场这个项目一旦启动,必然会成为两人角力的焦点。所以,他不是在写一份经济方案,他是在给自己写一份“政治教材”!他用这份报告,手把手地教自己,如何在一个重大项目上,平衡党政关系,如何将潜在的内耗,转化为共同的政绩,如何既掌握主导权,又让政府那边干得心甘情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