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缓缓直起身,羽扇轻摇,目光沉静如水,声音却带着金石般的坚定:“陛下息怒。
臣非不愿雪恨,实乃时机未至,凶险万分。东吴陆逊陆伯言,绝非等闲之辈。据细作回报,其已在夷陵险要之处,布下九重鹿砦,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摆明了是要诱我大军深入,以逸待劳。”
他手中的羽扇指向沙盘上夷陵一带模拟的防御工事,
“且…臣昨夜于观星台上彻夜未眠,见昴宿(白虎七宿之一)犯于白虎凶星之宫,星光晦暗带赤,主大凶之兆,兵戈大起,恐伤及国本…陛下,此天象示警,东征…大不宜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和疲惫。
“天象?凶兆?”
刘备仿佛听到了最荒谬的笑话,怒极反笑,“朕只信手中之剑,心中之义!二弟云长,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何等英雄!竟陨于东吴鼠辈之手!
三弟翼德,当阳桥头一声喝,百万曹兵心胆寒!亦因东吴奸计而亡!此仇此恨,苍天可鉴!你竟与朕谈天象?!” 他越说越怒,猛地抽出腰间的雌雄双股剑!
寒光一闪!
“咔嚓!哗啦——!”
锋利的剑刃狠狠劈砍在沙盘之上!象征蜀军前锋的精巧木楼瞬间碎裂,秭归城附近的黑色小旗被斩倒一片,木屑纷飞!
甚至连沙盘边缘象征吴军主力的几面较大的黑旗,也被那含怒的一剑拦腰斩断!整个沙盘一片狼藉,精心布置的战场态势被彻底破坏。
刘思齐看得心惊肉跳,他深知父亲此刻的暴怒源于何等的悲痛。他咬了咬牙,捧着漆盒膝行上前,在刘备和诸葛亮惊愕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
里面并非诏书,而是一片沾染着暗褐色污迹、边缘卷曲残破的铁甲片!
“丞相!” 刘思齐的声音带着刻骨的悲愤,他双手捧起那片残甲,高高举起,“请相父细看!此乃二叔关云长在临沮中伏时,廖化将军冒死从血泊尸骸中寻得…是二叔的护心残甲!”
他指着残甲边缘沾染的、一种独特的暗红色泥土,“此乃麦城特有的红黏土!二叔…他至死…血染麦城,身首异处啊!” 说到最后,少年的声音已然哽咽。
诸葛亮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一直平稳摇动的羽扇,骤然停在了半空。他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眸中,瞬间涌起深沉的悲恸。
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隆中草庐,那个傲骨铮铮的红脸汉子,恭敬地坐在自己面前,听他剖析《春秋》大义,讲解忠义之道的情景。
关羽对《春秋》的执着,对“忠义”二字的践行,如同烙印般刻在诸葛亮心中。这片冰冷的残甲,瞬间将那些鲜活的记忆染成了刺目的血红。
厅堂内一片死寂,只有刘思齐压抑的抽泣声。刘备紧握着剑柄,指节发白,虎目含泪,死死盯着那片残甲。
良久,诸葛亮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沉重的悲痛压入心底。他再次开口,声音低沉了许多,却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
“陛下…可知陆逊日前给朱然的密信内容?” 他不待刘备回答,缓缓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半截被烧焦的竹简残片,上面依稀可见几行墨字。
“东吴已在巫峡深处,秘密集结、伪装埋伏了三百艘艨艟快船!就等…”
他的目光扫过被刘备劈坏的沙盘,又看向窗外阴沉下来的天色,“就等我大军顺流而下,进入峡江腹地,水道狭窄回转不便之时,以火船顺流冲击,配合两岸伏兵,断我归路,焚我舟师!此乃绝户之计啊陛下!”
“够了!” 刘备的怒吼如同受伤的猛虎咆哮,他猛地抓起案几上一个精美的越窑青瓷茶盏,狠狠地砸向沙盘!
“砰——哗啦!”
茶盏在象征汉中盆地的沙土区域炸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混合着瓷片四溅,迅速漫过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将朱砂描绘的长江水脉图洇染得一片模糊狼藉,如同流淌的血泪。刘思齐的心也随之沉到了谷底。
刘备一步跨到刘思齐面前,巨大的手掌如同铁钳般猛地按在他的肩膀上,那力道之大,几乎要将少年单薄的骨头捏碎!剧烈的疼痛让刘思齐差点叫出声。
刘备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诸葛亮,声音因极致的愤怒和痛苦而扭曲:“孔明!你听听!你睁眼看看!连这孺子阿斗,尚且知耻知痛,知为叔父雪恨!你…你身负卧龙之名,执掌蜀汉军政,竟畏吴狗如虎?!
你的经天纬地之才呢?!你的匡扶汉室之志呢?!难道都消磨在这锦官城的繁华里了吗?!” 字字如刀,句句诛心。
厅堂内的空气凝固了,沉重得让人窒息。诸葛亮羽扇低垂,沉默如山。刘思齐痛得脸色发白,冷汗涔涔,却不敢动弹分毫。就在这令人绝望的僵持时刻——
“禀陛下!子龙将军有紧急军情,殿外求见!” 侍卫急促的通报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死寂。
“宣!” 刘备松开了钳制刘思齐的手,怒喝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