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代价是与强魏彻底撕破脸,再无转圜余地,且要受制于汉;若拒绝,则立刻与强汉为敌,以吴国之力,独抗汉、魏?
更何况,邓芝暗示若汉军“代劳”拿下许昌周围,那许诺给吴的兖州、青州还能否到手?
巨大的利益诱惑与同样巨大的风险压力,让这位雄踞江东数十年的霸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煎熬。他猛地站起身,宽大的袍袖带起一阵风,声音因激动而显得有些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议不妥!”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
“按此图分界,司隶、并州、冀州归汉,尚可!然兖州地处中原,水陆要冲,更是产马之地!岂可尽归汝汉?
幽州苦寒,地广人稀,朕要来何用?当改之:司隶、并州、冀州、兖州,归汉!
豫州、徐州、青州、幽州,归吴!如此,方显公平!”
邓芝静静地听着孙权的“修正案”,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他微微躬身,笑容如同春风吹过冰面,瞬间化解了殿内几乎凝固的杀机:
“吴主明断,此议甚妥!外臣临行前,我大汉天子与丞相亦有言:疆土划分,贵在双方诚意。吴主所虑周全,兖州归汉,幽州予吴,正合地利之便,两全其美。此议,我大汉——可!”
“好!”
孙权紧绷的面容终于彻底放松下来,甚至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邓芝的“可”字,如同定心丸。
他深知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尤其是确保了青徐富庶之地和幽州(虽苦寒,但可牵制辽东公孙氏,战略意义不小)。
他朗声道:“邓使臣深明大义!来人,将此盟约细则,依吴主之意,誊录于盟书之上!”他转向邓芝,语气变得和缓甚至带着一丝热络。
“邓卿远来辛苦,方才言语试探,乃国事所需,万勿介怀。大汉天子厚意,朕心领了!”
邓芝再次拱手,从容补充道:
“启禀吴主陛下。外臣此行,除盟书地图外,我大汉天子陛下感念吴主新登大宝,特命使团另携薄礼,以贺盛典:
蜀锦千匹,色泽华美,天下无双;黄金百两,聊表心意;更有南中深山所产玛瑙美玉雕琢之器十件,光华内蕴;以及西凉健硕骏马数十匹,皆可日行千里,供吴主陛下驰骋田猎。礼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说着,又呈上一份礼单。
看着礼单上丰厚的实物,孙权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蜀锦黄金是实利,玛瑙玉器是珍玩,西凉骏马更是吴国稀缺的战略资源!
这份“贺礼”,分量十足,诚意满满(至少在表面上),极大地满足了他作为新帝的虚荣心,也切实补充了吴国的国力。
“哈哈哈!好!甚好!”
孙权开怀大笑,声震殿宇。
“大汉天子隆情厚谊,朕铭感五内!愿汉、吴两国,自今日起,永结秦晋之好,戮力同心,共讨国贼曹魏!来人!大摆筵席!朕要亲自为邓使臣及大汉使团接风洗尘!奏乐!”
丝竹管弦之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充满了欢庆与祥和的气氛。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一场看似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外交风暴,在邓芝过人的胆识、犀利的言辞和诸葛亮深远的谋略下,最终化为了表面上的“秦晋之好”。
又两日后,成都,未央宫正殿,大朝会。
经历了一场外交惊涛骇浪的刘禅,端坐于御座之上,冕冠垂旒,神情肃穆,目光中少了几分昨日的激愤,多了几分沉静与决断。
殿中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庄重。诸葛亮立于百官之首,羽扇轻执,眼神深邃,等待着天子的谕示。
“众卿平身。”刘禅的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他环视群臣,缓缓开口,宣布了酝酿已久、将深刻影响大汉国运的十条重大新政:
一、币制革新:复五铢,固国本。
“朕思虑再三,为利商贾,便民生,固国本,决意:即日起,废除先帝(昭烈帝)所铸‘直百钱’大币!”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直百钱自刘备入蜀后铸造,以一当百,虽缓解了当时军费匮乏的燃眉之急,但也因其严重贬值、成色不足而饱受民间诟病,长期流通实则是饮鸩止渴。
不等群臣从震惊中回神,刘禅继续道:“着少府监、大司农署,精选良工,严控成色、分量,重铸新版五铢钱!务求钱文清晰,轻重如一,通行天下,以安万民之心,重振经济血脉!”
“陛下!万万不可!”
诸葛亮脸色骤变,再也无法保持平静,急步出列,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焦灼。
“直百钱虽有其弊,然此乃先帝于蜀中困厄之时,国库空虚,铜料奇缺,为支撑北伐大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今虽新得雍、凉二州,更有长沙等郡归附,然连年大战,府库消耗甚巨,十室九空!此刻废大钱而铸足值五铢,所需铜料何止千万斤?此非不愿,实不能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