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马岱在轮台树起都护大旗之时,成都未央宫(应为蜀汉皇宫,沿用旧称显气势)内,一场关于迁都的激烈争论正在上演。
皇帝刘禅环视群臣:
“今雍凉牧魏延奏报,长安未央宫阙、城墙已修缮一新,府库充盈。更有潼关前三座大营雄兵近八万,虎视中原。朕意,迁国都于长安,效‘天子守国门’之古义,亲临前线,以振国威!诸卿以为如何?”
尚书令李严率先附和:
“陛下‘天子守国门’之言,气吞山河,必为千古名句!迁都旧京,正合天命所归!”江州都督邓芝、右车骑将军廖化等纷纷陈词,盛赞迁都乃沟通西域、彰显正统之举。
唯有一人,丞相诸葛亮,眉头深锁,默然不语。
刘禅觉察:
“相父何意?似有忧虑?”
诸葛亮起身,羽扇轻摇,目光如炬:
“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长安城防虽固,八万貔貅虽雄,然潼关天险仍在曹魏之手!魏军轻骑剽悍,惯于穿插迂回,若趁我军疏漏,绕过潼关前三大营垒;
更兼长安城中,魏之细作如暗流涌动,若重金买通守门吏卒,赚开城门……陛下万乘之尊,若有毫发之损,则大汉中兴之业,危如累卵!”
他稍顿,语气转为沉稳:
“今定都成都,虽距西域稍远,然有剑阁之险,金牛之固,沃野千里,根基深厚。更兼陛下新政卓有成效,国力蒸蒸日上。
臣料不出二十载,待府库充盈,兵精粮足,魏吴必束手来降。何必亲冒矢石,置身险地?”
刘禅闻之,肃然动容:
“相父所虑深远,洞悉幽微!是朕思虑不周。今天下未定,潼关未复,曹魏凶顽,长安确非万全之地。速以飞鸽传信魏延,即刻停止未央宫修缮,节省财力人力,悉数用于军国要务!”
群臣皆心悦诚服,山呼:“丞相深谋远虑,陛下从谏如流,圣明!”
烽燧传讯,都护扬威。
西域都护府正式树旗之日,马岱一声令下,沉寂数十年的汉代烽燧系统轰然重启!自玉门关至疏勒,十八座烽燧依次点燃,狼烟笔直升腾,夜火映红天际。
三日之内,大汉西域都护府重立的消息,便如燎原之火,传遍天山南北!姜维主持的冶铁工坊烈焰熊熊,昼夜不息。
这边铸造的汉五铢钱币,迅速成为丝路通用货币;那边打造的精良农具,正源源不断与西域牧民交换骏马。更仿制出适合沙漠劈砍的环首弯刀,装备新军。
王平在高昌推行的《均田新法》成效卓着:“收获三成归官,七成予民”,此策如磁石般吸引了数千流离失所的月氏人定居屯垦。
随着色彩斑斓的蜀锦如流水般输入西域,且末的美玉、龟兹的乐舞、大宛的汗血宝马,开始沿着新畅通的“金牛道”(借用蜀道名,喻新商路)直抵成都。
西域都护府成立仅一年,其岁入竟已抵得上益州三郡(如蜀郡、广汉、犍为)的赋税总和!
至建兴四年(233年)年中,西域驻军已达一万八千人,其中半数竟是归附的羌胡勇士。马岱依诸葛亮“和戎”之策,将其整编为“义从骑”,赐予铜虎符,分驻七处战略要镇。
九月,西域迎来盛事。三十六国酋长,无论大小强弱,皆身着汉式礼服,腰佩大汉绶带,齐聚乌垒城,行隆重的“元会仪。马岱高坐都护府正堂,接受群臣朝拜。
他案头摆放的,不再是象征匈奴僮仆都尉权威的狼头杖,而是蜀汉皇帝刘禅亲赐的、象征王命与征伐之权的鎏金节钺!
每位酋长,皆获赐华美的蜀锦、清香的茶叶、光洁的瓷器。此情此景,标志着大汉通过经济、文化、军事的复合手段,在西域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
这场跨越流沙瀚海的宏大经略,其核心实为蜀汉“以商养战”国策的绝妙实践。
都护府成立两年间,通过牢牢掌控玉石、马匹、丝绸(蜀锦)、茶叶等关键商品的贸易通道,不仅满足了自身军需,更巧妙地利用贸易优势,从曹魏边境州郡(如凉州、并州)套取了大量急需的铁器和盐巴。
姜维在伊吾设立的“互市监”,以价值稳定、广受欢迎的蜀锦为抵押,向西域商人提供年息仅“什一”(10%)的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流通,更使汉五铢成为丝路硬通货。
马谡发明的“盐引制”更具开创性:允许持有都护府文书的商队,在内地指定盐场换取盐。此令一出,雍州、益州的世家大族闻风而动,纷纷组织商队西进贸易。
西域都护府,已成为支撑蜀汉国力的重要支柱,岁供战马三千二百余匹、粮草逾四十万斛!
更通过疏勒军市,与正遭波斯萨珊王朝入侵、趋于瓦解的贵霜帝国(疆域曾囊括中亚至北印度)进行贸易,购入了其精良的镔铁(乌兹钢)。
马岱在报捷奏表中豪情满怀:
“昔班定远(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今臣等仰仗陛下神威,将士用命,使大汉旌旗重现葱岭(帕米尔高原),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商税之丰,甲兵之利,此诚两汉四百年未有之盛事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