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笼罩宛城。
诸葛亮、姜维、吴班三路大军合围,六万将士将这座雄城围得水泄不通。云梯如林,冲车咆哮,日夜不停的猛攻持续了数十个昼夜。
坚厚的城墙在无数次的撞击和攀爬下变得斑驳陆离,护城河早已被尸体和断戟残戈填塞,河水泛着诡异的暗红。
一日惨烈的攻城战接近尾声,残阳如血,泼洒在宛城内外。姜维拄着长枪,甲胄上布满刀痕箭孔,他眼睁睁看着最后一架耗费巨资打造的霹雳车,在魏军密集的火箭攒射下轰然解体,燃烧的残骸滚入护城河,激起冲天水汽。
不远处,讨逆将军吴班的尸体深陷在冰冷的血泥之中,一只紧握的手掌露在外面,掌心死死攥着的,是半截被血水浸透、再也无法点燃的震天雷引信。
一股悲怆与决绝涌上姜维心头,他猛地扯开自己肩头的破损铁甲,嘶声怒吼:
“剥甲!将所有破损甲胄兵器,尽数熔了!给弓弩营——造箭!造更多的箭!”
汉军鏖战终日,伤亡惨重,士卒精疲力竭,鸣金收兵的号角已在阵后呜咽响起。攻城部队如潮水般缓缓后撤。
就在这松懈的刹那!
宛城城头,魏军沉闷的战鼓声陡然一变,变得急促而充满杀伐之气!城楼之上,征西将军邓艾的令旗狠狠挥下!
沉重的宛城大门豁然洞开!
铁蹄踏碎泥泞,如黑色的怒潮般汹涌而出!
曹魏最精锐的虎豹骑与重甲步卒,在邓艾的亲自率领下,挟着憋屈已久的怒火,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撞入了正在撤退、阵型稍显散乱的汉军侧翼!
惨烈的肉搏瞬间爆发!惊呼、惨叫、兵刃入骨之声不绝于耳。汉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鲜血在冰冷的土地上肆意横流。
危急关头,诸葛亮羽扇急挥,中军令旗变幻!连弩营的箭雨如飞蝗般倾泻而出,暂时遏制了魏军冲锋的锋锐;后备的生力军呐喊着压上,用血肉之躯在混乱中重新构筑起防线,堪堪稳住即将崩溃的阵型……
两日后,两份急报几乎同时送达江陵行辕。
其一:东吴建业方向,楼船水师调动异常频繁,新组建的“建业铁骑”亦频频现身江岸,其兵锋所指,隐隐西向!
其二:宛城前线,汉军强攻受挫,伤亡惨重,吴班将军殉国,姜维将军浴血苦撑,然宛城坚如磐石,短期克复无望!
军报上的墨迹如血。刘禅伫立在巨大的舆图前,背影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僵硬。他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沉痛,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重:
“传旨:命丞相大军,交替掩护,徐徐后撤。务必保主力不失,退守襄樊!”
这场被后世称为“建兴北伐”或“宛城之殇”的大战,历时两月,终以蜀汉折损两万余精锐、阵亡大将吴班,魏军亦伤亡万余的惨痛代价落幕。
汉军未能攻克新野、宛城任何一座重镇,裹着初冬的寒霜与鲜血,黯然撤回襄樊。
襄樊城头,寒风凛冽。军机会议散去,灯火阑珊处,唯余刘禅与诸葛亮相对而立。年轻的帝王卸去了白日的刚毅,脸上是深切的痛悔与疲惫,声音哽咽:
“此番大败,将士折损,吴班将军陨落,皆因朕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一意孤行,罪责,在朕一身!”
诸葛亮面容憔悴,眼含悲悯,深深一揖:
“陛下何出此言!此役之失,乃老臣无能,旬月之间,竟未能撼动司马仲达之铜墙铁壁。司马懿,诚乃当世劲敌,用兵如神,坚忍如磐。陛下可还记得《隆中对》之要?”
他抬手指向浩瀚苍穹,“‘待天下有变’,这‘变’字玄机,或如星移斗转,非人力可强求。观今日之魏,曹叡非昏聩之主,朝堂未乱,民心未叛,此‘变’恐尚未至矣。”
姜维等将领侍立一旁,闻言无不垂首,胸中悔恨交加,如烈火灼烧。
翌日,寒风呜咽的校场上,白幡招展。
刘禅亲自主持祭奠大典,悼唁吴班及两万阵亡将士英魂。他亲手将一盏清酒洒在冰冷的土地上,仰首望向深邃无垠的夜空。
银河横亘,繁星明灭,仿佛倒映着人间无尽的征伐与等待。年轻的皇帝久久凝望,一声低语,散入凛冽的夜风之中:
“《隆中对》所言‘天下有变’……朕与相父,莫非真要等到……东吴的楼船朽烂,生出蛀虫么?”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