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转向百官,问道:“今魏国裂为两部,我大汉该认可洛阳朝廷,还是许昌朝廷?”
诸葛亮上前一步,从容答道:
“司马懿若胜曹爽,必能稳固曹魏政权,届时我大汉北伐之路将更艰难。
且魏帝曹芳现居许昌,古往今来,皆以奉有帝王之国为正朔。故大汉宜承认许昌朝廷,以安曹爽之心,暂缓其与司马懿和解之念。”
百官皆以为然,刘禅亦点头:
“便依相父之言,择日召见两使。”
与此同时,魏国使者李胜自荆北南阳郡辗转至东吴建业。
吴大帝孙权于建业宫召见,问及魏国分裂缘由,李胜遂将司马懿趁曹爽拜谒高平陵时发动兵变、掌控洛阳城的经过,娓娓道来,言辞间多有偏袒司马懿之意。
孙权听罢,抚须笑道:“今魏国裂为两部,孤若承认许昌朝廷,有何益处?”
李胜早有准备,躬身答道:
“若吴侯承认许昌朝廷,我朝愿每年贡骏马百匹、钱十万贯、丝绸百匹,以为交好之礼。”
孙权闻言不答,只令李胜回驿馆歇息,转而召集群臣议事。
老将丁奉率先开口:“今魏国分裂,我国可左右逢源,两边讨好,坐收渔利!”
全综亦道:
“可令李胜再添筹码,我军可助曹爽反攻洛阳,而后趁机夺取沿途膏腴之地,拓展疆土!”
众臣议论纷纷,唯有诸葛恪上前一步,厉声反驳:
“诸公所言,皆迂腐之见!今魏国分裂,蜀国必有所动——或攻伐魏国任一一部,或顺江东下,进攻我国。若我等只图眼前小利,届时在座诸公,恐皆为刘禅所擒!”
孙权闻言,恍然大悟,拍案道:
“卿之所料,甚是有理!孤当修书一封,令夏口陆抗加紧操练士卒、扩建水军,整军备战;同时亦可从中斡旋,促许昌、洛阳重归一体,免得被蜀国有机可乘。”
诸葛恪躬身道:
“陛下英明!现可先接受李胜所赠,承认许昌朝廷——毕竟魏帝在许昌,而非洛阳,且合肥、寿春等地魏军皆归许昌朝廷节制,承认许昌,于我国更为有利。”
孙权颔首:“善!便依诸葛卿之计。”
遂命人草拟国书,准备承认许昌朝廷,同时令陆抗加强防务,一场新的风云,正于江东悄然酝酿。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