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一时糊涂,谨记司徒教诲,此后定不敢再马虎大意!”
说罢立即命人撤去酒宴,斥退歌姬,亲自穿戴盔甲,领兵巡视各营寨去了。高柔望着其背影,不禁长叹:
“魏武帝麾下五子良将皆已亡故多年,若有一人在世,怎会让此等浮华之辈领兵御敌!”
随后又传令各部将校,务必枕戈待旦,切勿松懈。
又过三日,曹彦、曹羲、李胜率领的后军终于与曹爽主力汇合。
桓范再次召集众将议事,分析道:“司马懿在洛水浮桥北岸重兵布防,防守严密,我军若强行进攻,必伤亡惨重。不如分兵行事:一部佯装强攻浮桥,吸引钟会兵力;
主力则悄悄前往洛阳以东三五十里处,寻觅渡口,收集船只、伐木造筏,搭设浮桥,渡过洛水后从侧翼夹击,定能破司马懿的防线。”
众将皆称妙计,当即分头行动。
三日后,曹爽依计而行,令夏侯霸、夏侯威领万余甲士,在洛水浮桥南岸擂鼓呐喊,佯装强攻。
钟会果然中计,急率全军在北岸严防,不敢有丝毫懈怠。与此同时,曹爽亲率曹彦、曹羲、李胜各领一万五千人,分别从三个隐秘渡口悄然渡河。
当曹彦、曹羲、李胜所部已渡河过半,桓范在南岸暗自庆幸计策得逞时,突然听得北岸芦苇荡中鼓声震天——司马懿早已得斥候密报,在此设下埋伏!
待爽军半渡之际,伏兵四起,漫天箭矢如乌云般倾泻而下。爽军将士多在船筏之上,无处躲避,纷纷中箭落水;
另有不少人急于躲避箭雨,慌不择路跳入洛水。时当公元249年11月末,洛水虽处枯水期,然河道水深仍达一丈有余,且水寒刺骨,落水士卒多被冻僵溺亡。
曹爽、桓范在南岸见此惨状,大惊失色,急忙鸣金收兵。清点人数时,已折损兵马五千余人,后军主将李胜亦溺水身亡。洛水之上,爽军浮尸漂浮,血水染红了河面,令人惨不忍睹。曹爽只得命人收殓李胜尸身,准备运回许昌厚葬。
桓范忧心忡忡道:
“今日又败一阵,将士士气大损。当务之急是令夏侯霸撤军,待各部返回大营后,再作计较。”
夏侯霸亦叹道:
“昔日司马懿曾领我与夏侯威平定辽东公孙渊,彼时他便趁燕军半渡辽水之际发动袭击,斩杀万余人,俘虏数万,一举奠定胜局。今日他故技重施,我军又遭重创,其军士气必定大振。“
众将商议至深夜,皆认同桓范的主张:如今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司马懿又防守无懈可击,不如徐徐撤军返回许昌,再图后计。遂决定让将士休整五日,之后全军东撤。
消息传至钟会军营,钟会建功心切,竟不向高柔、司马懿禀报,擅自率领本部三千骑兵、五千步卒追击。
却不知桓范早已料到洛阳军会来追击,令夏侯霸、夏侯威率领万余精兵,埋伏在撤军途中的土丘险要处,只待追兵到来。
钟会为尽早截击爽军,未派斥候探查周边地势,领兵疾行至一片树林茂密的土丘地带时,忽闻两侧鼓声大作——夏侯霸、夏侯威已率伏兵杀出,将钟会军团团围住。钟会猝不及防,急令部将拼死突围,前往洛阳向司马懿、高柔求援;
又亲手斩杀数名欲溃逃的士卒,勒令步卒紧急列阵抵御;自己则亲率骑兵反复冲击包围圈,试图杀出一条生路。夏侯霸、夏侯威则令将士以弓弩阻击,箭矢如雨般射向敌阵。两军瞬间混战在一起,血肉飞溅,戈矛互捅,盾牌相撞之声响彻旷野。
因霸军人数占优,又占据地利,不到一刻钟,钟会军便渐渐不支,阵脚松动。
司马懿、高柔在营中接到钟会部将的突围告急,得知钟会被围土丘,大惊失色。懿急命胡遵率领中军两万,火速前往土丘救援。胡遵不敢耽搁,领兵疾驰而去。
钟会军见洛阳援军已至,士气大振,抵御愈发顽强。夏侯霸见胡遵大军即将抵达,恐遭前后夹击,只得下令撤围,领兵向东南方向撤退。
钟会亦趁机率残部突出重围,与胡遵汇合。
相见之后,钟会仍不死心,劝胡遵道:
“将军可与我部合兵一处,一同追击夏侯霸,定能将其击溃,立下不世之功!”
胡遵却厉声斥责:“我部为救你等,急行军二十余里,将士人困马乏,已无力再战。即便追上夏侯霸,也未必能将其击败,反而恐遭大败!”
钟会望着胡遵麾下士卒个个气喘吁吁、面带疲惫,只得叹气:
“想我钟会自视英明,竟中夏侯霸这莽夫的埋伏,实在惭愧!”
遂领兵随胡遵返回大营,并主动前往高柔、司马懿处请罪。
司马懿见高柔领着双手反绑的钟会前来,反而起身亲自为其松绑,温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过于自责。”
钟会跪地叩首:
“昔日不听司徒教诲,致有今日之败,折损将士两千余人,我有何面目再见诸位同僚?愿自请革除权职,以赎其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