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行辕内,檀香袅袅,驱不散初夏的微燥。
江陵大捷,赵统千里奔袭幽冀的捷音两份军报先后御案时,刘禅霍然起身,连日来的忧思仿佛被一股炽热的洪流冲散,脸上绽开难以抑制的喜色。
他攥紧军报,指尖微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好!天佑大汉!夏口!夏口终于拿下了!”
长江中游这枚最关键的锁钥落入汉军之手,意味着江陵腹背受敌的威胁彻底解除,蜀汉在荆州的根基已稳如磐石。
喜悦之余,一个念头迅速在刘禅心中成型,且愈发坚定:
行辕不能再偏安于白帝城了。他必须东移,移驻这新克的重镇江陵!这不仅是为了就近掌控荆襄战局,更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他踱至窗前,望着滚滚东逝的长江,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忧虑。
相父诸葛亮,虽智慧如海,运筹帷幄,然两鬓已染尽风霜;老将军赵云,银枪依旧,英姿勃发,却也难敌岁月侵蚀,背脊不复当年挺拔。国之柱石,皆在时光中悄然老去。
“邓艾、钟会、杜预……”
刘禅喃喃念着这几个在魏国崭露头角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咄咄逼人的锐气和未知的威胁。他深知,若不及早亲历戎机,熟谙行伍之道,待这些老臣故去,自己如何与魏国新一代的鹰犬枭雄抗衡?
难道真要做一个深居宫闱、任凭权臣摆布的守成之君吗?
不!纵使有朝一日天下一统,四海归心,焉知不会有乱臣贼子再生异心?那时,难道只能坐困愁城,寄望于他人?
刘禅胸中涌起一股豪气,仿佛看到自己效法那开国的先祖高皇帝刘邦,手提三尺青锋,亲率如虎王师,荡平叛逆,重振汉家雄风!这念头如星火燎原,烧灼着他,也鞭策着他
仲夏的成都,暑气蒸腾。
宫苑深处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郁。长乐宫中,孙太后斜倚在软榻上,面容憔悴。自东吴兵败、兄长孙权含恨而终的噩耗传来,她便似被抽去了魂魄,珍馐玉馔置于案前,却如同嚼蜡。
宫娥们屏息静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唯恐惊扰了这位沉浸在无边哀思中的太后。
雕梁画栋,玉砌朱栏,这深宫禁苑的富丽堂皇,此刻只衬得她心中的悲戚与对故土的忧思愈发深重。
江东的烟雨楼台,兄长的音容笑貌,在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反复萦绕。
这一日,长乐宫宁静的表面被骤然打破。
一名手持精美漆盒的内侍黄门郎,引着一位自称“锦官署特使”的人,竟未经严格盘查,便径直穿廊过户,直抵太后寝宫阶下。
那“特使”身着蜀锦常服,神态恭谨,双手捧着一卷流光溢彩的织品,声称是太后数月前钦点的顶级蜀锦“云霞天章”已然织就,特来献上。
黄门郎躬身禀报:
“太后,锦官署奉上特制蜀锦,请太后过目。”
“呈上来吧。”
孙太后意兴阑珊地应道,目光并未从窗景色移开。
那“特使”趋步上前,跪伏于地,高举锦缎。
就在锦缎即将被宫娥接过的一刹那,他突然抬头,眼中精光一闪,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惊雷炸响在孙太后耳边:
“太后恕罪!小人实非锦官署吏,乃吴国密使,冒死前来!今蜀军于江夏大破吴魏联军,诸葛子瑜(恪)、王士治(濬)二位都督皆陷敌手!汉军更克我江防重镇夏口!”
他语速急促,带着刻骨的悲愤,“然汉军入城后,凶性毕露,形同禽兽!纵兵屠戮,不分老幼,妇孺哀嚎遍野!兵士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降卒万余,尽遭坑杀于江滩!尸骸堆积如山,竟阻塞江流,长江之水为之断流三日!江水尽赤啊!江东父老,血泪成河,日夜泣血,皆盼太后垂怜!”
密使涕泪横流,声音哽咽,将那一幅幅地狱般的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那血腥气已透过宫墙,弥漫在殿宇之中。
他猛地以头抢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恳请太后念及桑梓之情,念及先主吴帝含恨九泉之仇!值此蜀主远征、成都空虚之际,太后只需一纸懿旨,调羽林卫控制宫城与成都要冲,闭锁城门,则大事可成!届时吴中父老,必感太后再造之恩,永世铭记!”
孙太后初闻此言,如同被九天惊雷劈中!手中把玩的玉如意“当啷”一声跌落在地,摔得粉碎。她面色瞬间煞白如纸,毫无血色,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
密使所述,桩桩件件,言之凿凿,字字泣血,尤其是“长江断流”、“江水尽赤”这等惨绝人寰的景象,如同钢针般狠狠刺入她的心房。对故国亲族刻骨铭心的担忧与哀痛,瞬间淹没了理智,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和冲动在她胸中翻腾——难道陛下与丞相治下的仁义之师,竟真化作了屠戮她同胞的恶魔?
兄长临终前的绝望眼神,江东父老在血火中挣扎的幻象,几乎让她窒息。一丝动摇,如同毒藤般从心底最深处悄然滋生蔓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