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孙太后终究是经历过荆州惊变、锦官城托孤,在政治漩涡中沉浮半生的女人。那最初的惊涛骇浪过后,她骨子里那份冰雪般的聪慧与坚韧,如同磐石般浮出水面。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急速思索。
兄长孙权临终前派来的最后信使,虽然语焉不详,但也曾隐晦提及汉军虽胜,军纪尚可,并未闻有大规模屠戮之事。
更有一道沉重如山、铭刻于心的遗训,在她混乱的脑海中轰然响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那是先帝刘备在病榻前,气息奄奄却字字千钧的嘱托:
“嗣子幼弱,事托丞相。卿与丞相共事,同心戮力,无乱宫闱!”
“同心戮力,无乱宫闱!”这八个字,如同八记重锤,狠狠敲打在她动摇的心神之上!
她猛地想起刘禅,素来宽厚;诸葛亮治军,更是以“仁德”为根基,“法度”为筋骨,数十年间,“汉军仁德”之名传遍天下,妇孺皆知。
这样一支以“兴复汉室”为旗帜的军队,岂会一朝尽丧天良,做出屠城杀降、阻塞江河这等灭绝人性、自毁长城的暴行?
这与他们所宣扬的仁义之道,何其悖逆!
疑窦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冲垮了那刚刚滋生的动摇。
孙太后凤目深处寒光一闪,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刻意流露出更深的悲戚与震怒。
她以袖掩面,仿佛不忍卒闻,肩膀微微耸动,暗中却向侍立身旁最心腹的老宫人递去一个凌厉如刀的眼色。那老宫人跟随太后多年,心领神会,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电光石火间,侍立在殿角阴影中的数名披甲武士,如同蓄势已久的猎豹,猛地扑出!动作迅猛如雷,瞬间便将那犹自伏地哀泣、等待太后反应的密使死死按在地上。
殿内死寂,只有密使徒劳的挣扎和粗重的喘息声。
孙太后放下衣袖,脸上再无半分悲戚,只剩下冰冷的威严与肃杀,声音如同淬了寒冰:
“大胆狂徒!竟敢妖言惑众,离间天家,构陷王师!将此逆贼,打入诏狱最深黑牢,严加看管!没有哀家手谕,任何人不得探视!违令者,斩!”
那冰冷的“斩”字,让殿内温度骤降。随即,她转向那名引狼入室、此刻已吓得瘫软在地的黄门郎,眼神如刀:
“渎职失察,罪不容诛!一并拿下,严刑拷问同党!”
处理完眼前,孙太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召来最信任的宗室子弟刘恂将一枚小巧的玄铁令牌交到他手中,声音低沉而急迫:
“持哀家手令及此符,挑选绝对可靠的心腹死士,一人三马,昼夜兼程,不惜一切代价,潜入夏口!查明真相!记住,我要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最真实的军情!速去!”
十余个日夜,在焦灼的等待中缓缓流逝。
长乐宫仿佛被无形的压力笼罩。孙太后表面强作镇定,处理宫务,内心却如同油煎火燎。终于,在一个更深露重的夜晚,风尘仆仆、形容枯槁的刘恂悄然回宫,带回了用火漆密封、沾染着汗渍与尘土气息的绝密回报。
孙太后屏退左右,颤抖着手指拆开密报。薄薄的绢帛上,字迹清晰而有力,所述情形与那密使的滔天谎言截然相反:
“臣星夜抵夏口,乔装暗访,所见所闻如下:夏口城经血战,残垣断壁犹存,然秩序井然。汉军士卒巡街戍守,秋毫无犯,买卖市集已渐复旧观。
丞相府所遣官吏,正开仓赈济,抚恤伤亡,清理战场废墟,疏通淤塞河道。百姓虽有余悸,然谈及汉军,多言其入城后即严令禁止扰民,违令者斩。
所谓‘屠城’、‘断流’,纯属妖人惑众之无稽妄言!臣敢以性命担保,所见属实!”
孙太后逐字逐句读完,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那块压在心头的万钧巨石轰然落地!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后怕与深深的自责——若非自己尚存一丝清明,险些被奸人利用,酿成弥天大祸!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寒光再现,立刻下诏:将渎职引狼入室的黄门郎及其可能同党,严加审讯,深挖其背后网络;
同时,她亲自提笔,将细作如何潜入、自己如何处置、调查结果如何,事无巨细写成密奏,并用印封缄,命最精锐的羽林卫快马加鞭,火速送往江陵行辕,恭请皇帝陛下圣裁。
江陵城,新设的行辕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刘禅正与几位随驾近臣商议迁行辕后的军政部署。
当孙太后的密奏由满头大汗的羽林军校尉呈上时,刘禅起初并未在意。
然而,当他展开那封沉甸甸的密奏,目光扫过字里行间,脸色骤变!“啪嗒”一声,手中把玩的温润玉杯失手跌落,在坚硬的地砖上摔得四分五裂!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顶门,冷汗瞬间浸透了中衣内衫,黏腻冰冷。
“好险!好毒辣的计策!”
刘禅心中狂震,后怕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他这才惊觉自己犯下了一个何等致命的疏忽!出征之前,为了安抚孙太后之心,也因成都看似固若金汤,竟将拱卫宫禁和都城的羽林卫兵符,亲手交予了孙太后执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