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在大殿空旷的穹顶下微弱地回荡,更添几分绝望。
在这片令人心胆俱裂的死寂中,尚书令卢钦却显得异乎寻常地镇定,甚至眼底深处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窃喜。
他整了整衣冠,趋步出列,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陛下,大将军!事已至此,大厦将倾,狂澜难挽。蜀汉兵锋所指,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当此社稷存亡之秋,臣冒死进言!
宜当机立断,立即接受蜀汉所提全部条款,举国归顺!”
他微微提高了声调:
“唯此一途,或可上慰列祖列宗,下安黎民百姓,使我大魏宗庙香火得以延续,曹氏血脉不至于断绝啊!”
这时,老臣桓范的身影缓缓从班列中移出。
他因故滞留邺城,未能及时返回许昌,竟因此意外逃过一劫。
然而,劫后余生的庆幸早已被无边的灰败取代。他脸上往昔运筹帷幄的从容消失殆尽,只剩下深重的疲惫与刻骨的无力。
他环视着殿中一张张或惊恐、或麻木、或犹疑的脸,声音苍凉而清晰,如同敲响丧钟:
“蜀汉……竟以如此雷霆万钧、席卷天下之势,半月之间,连克许昌、河间两大国之命脉!
坚城已化为齑粉,险要地利尽数拱手,可用之兵源枯竭,赖以养军的税赋重地沦丧殆尽……更可怕的是,人心离散,士无战心,民望已去!”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锤,沉重地砸在魏国君臣早已脆弱不堪的心防上:
“纵使我邺城内外尚有十万之众,然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秣,抵抗已无丝毫胜算,徒令将士枉死,生灵涂炭!
趁早开城归降,方是保全宗族、止息干戈之上策,或可免去一场席卷河北的滔天血光之灾!”
主战派将领邓艾、羊祜闻言,胸中一股血气上涌,不甘与屈辱让他们急步出列,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嘶哑:
“大将军!陛下!切不可听信颓丧之言!我军主力犹存,邺城城高池深,粮械尚足,未尝不能背城借一,决死一战!臣等愿亲冒矢石,率军出城,与蜀寇拼死一抗!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亦不负国恩!”
桓范猛地转过身,目光如两道冰冷的电光,直刺邓艾、羊祜,厉声断喝:
“无用!徒劳!自取灭亡!”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悲怆,“若许昌、河间、洛阳、临淄、上谷等国之命脉、战略枢要尚在我手,我军尚有广阔腹地可作周旋,或可徐图良策,觅得一线生机!然如今全局崩毁,山河破碎!
放眼我大魏疆土,已无一处可称安全腹地,处处皆是烽火连天、朝不保夕的绝境前线! 蜀汉大军挟连胜之威,可从南、北、西、东任意方向发起致命夹击!
邺城,早已是惊涛骇浪中的孤岛危城!趁我等手中尚有这乞和之资,速速归降,方能保全城中万千生灵,为曹氏留下一线血脉!”
桓范的剖析,冰冷、残酷、精准,将血淋淋、赤裸裸的现实彻底撕开,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邓艾、羊祜如遭五雷轰顶,满腔的悲愤热血瞬间被这盆冰水浇得透心凉。
他们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反驳的言语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最终,只能死死咬紧牙关,头颅沉重地垂下,黯然退回班列。紧握的双拳指节发白,青筋暴起,却终究只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和深深的无力感。
所有的目光,饱含着最后的希冀、绝望、恐惧和复杂难言的情绪,最终都死死聚焦在大将军曹爽身上。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意气风发,主导着魏国最高权柄的大将军,此刻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垮,须臾间苍老了十岁。
他脸色灰败,变幻不定,内心如同沸腾的油锅,天人交战,煎熬挣扎了良久。
最终,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抬起头,目光越过群臣,投向御座上那个年轻的、脸色同样惨白的天子曹芳,声音干涩嘶哑,如同砂纸摩擦:
“陛下……意下……如何?”
天子曹芳,虽已成年,却始终活在权臣的阴影之下,从未真正执掌过乾坤。此刻,面对这亡国灭种的滔天巨浪,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
他眼神空洞,茫然地望着殿顶,嘴唇翕动了半晌,才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微弱而颤抖的字:
“皆……皆从……大将军之意!”
这一声,如同丧钟的最后鸣响,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爽闭上双眼,仿佛要将这无尽的痛苦和屈辱隔绝在外。他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口大殿中冰冷而浑浊的空气,再睁开眼时,那双曾经锐利的眸子里,只剩下了一片死灰般的疲惫与彻底认命的绝望。
他猛地一挥手,仿佛用尽了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声音带着一种解脱般的哀鸣:
“罢了!罢了!……速派使者!急报成都辛毗、许昌赵云、河间姜维!大魏……大魏全盘接受大汉所有条款!正式……乞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