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珍稀贸易品蜀锦的渴求,以及诸葛亮给予的贸易许可承诺,使得他们愿意为蜀汉效力。
此外,诸葛亮还刻意拉拢前凉州刺史孟他之子孟达,后又选定天水人姜维作为接班人。这一系列举措,充分显示出诸葛亮打通陇西财富之路,以蜀锦贸易解决“民贫国虚”之困,兼引进良马充实蜀军骑兵的战略企图,旨在建立起一支能够与曹魏精锐骑兵逐鹿中原的强大军事力量。
四、陇西响应:三郡叛魏与姜维出场
当诸葛亮率领大军一出祁山,陇西的南安(治原道,今甘肃陇西县)、天水(治冀城,今甘肃天水甘谷县东)、安定(治临泾,今宁夏镇原县南)三郡便迅速叛魏响应蜀军。叛魏的主流势力中,除了原马腾、马超父子的支持者外,那些胡侯的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姜维的出场颇具戏剧性。
就在赵云、邓芝佯出斜谷道吸引魏军注意力的同时,诸葛亮的主力军团从汉中盆地西北的沔阳出击,越祁山突入陇西。
此时,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正在天水进行年度工作考核,他带着天水太守马遵及其僚属向西巡游。当行至洛门(天水郡治冀城以西)时,突然接到诸葛亮大军已至祁山的急报。
郭淮深知陇西空虚,己方野战军又大多被抽调到关中,形势危急,于是立即向东驰归上邽集结部队准备反击。
而马遵则担心天水被蜀军隔断,又听闻郡里有人响应蜀军,便不敢回归冀城,跟随郭淮一同离去。
马太守手下的一个小从事对此极为不满,指责马遵不守防地、失职瞎跑。马遵却认为天水本地人大多已反,担心自己回去会成为“礼物”被献给蜀军,双方不欢而散。
小从事无奈之下,和几个同事回到冀城。没想到,城里吏民见他回来,竟将他视为城里最大的官儿,公议推举他去向诸葛亮求降。
这位小从事便是姜维。当他来到诸葛亮军前时,诸葛亮对他大为欣赏。
然而,命运弄人,他还没来得及回冀城复命,街亭就传来了败报。姜维只得跟随诸葛亮返回蜀汉,后来被诸葛亮指定为接班人,在蜀汉一路仕宦直至大将军。
姜维的经历充满了阴差阳错,原本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小从事,却因这场变故,得以名垂青史。
在蜀汉最后的岁月里,即便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姜维依然披肝沥胆,一心想要复兴蜀汉,以报答诸葛亮的栽培之恩。
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进行北伐,尽管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但他的忠诚和执着,成为了蜀汉历史上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
诸葛亮选择先取陇西的决策,是基于对当时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蜀汉长远发展的深刻考量。这一决策既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也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
它是蜀汉在复杂多变的三国局势中,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而做出的艰难抉择,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思想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