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亲眼目睹过洪灾过后,百姓们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那是一片被洪水淹没的废墟,房屋倒塌,道路冲毁,人们四处逃散,无家可归。他看到孩子们在泥泞中哭泣,老人们无助地坐在路边,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怜悯。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触摸过干旱土地上那令人心碎的龟裂痕迹。那是大地因缺水而裂开的深深沟壑,仿佛是大地的伤口,诉说着无尽的苦难。他感受到了土地的干涸和农民们的绝望,这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他屡次颁下诏书,大规模地减免赋税。尤其是对于那些受灾严重的地区和本就贫瘠的地方,他常常一免便是数年,让百姓们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些减免赋税的政策,使得百姓们的负担大大减轻,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终于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农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村庄里的房屋重新建起,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回荡在街头巷尾。他的善举不仅给百姓们带来了希望,也赢得了他们的衷心爱戴。更令天下震动的是,这位万乘之尊的皇帝,竟曾数度挽起龙袍,脱下靴袜,亲身踏入泥泞的水田,与老农一同插秧耘田,汗水滴入禾下土。他仔细询问稻谷的品种、肥料的施用、灌溉的难处,言语恳切,毫无帝王架子。老农起初吓得战战兢兢,后来见皇帝如此平易近人,也便打开了话匣子。百姓们奔走相告,皆言“从未见过如此知晓冷暖、体贴黎民的圣天子”。
在朝堂之上,他勤于政事,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常常是“宵衣旰食”,废寝忘食。他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腐,选拔寒门贤才,同时广开言路,鼓励臣民直言进谏。在其治理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清,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库日益充盈,边境安宁,四海升平,开创了被后世史家高度赞誉的“昭熹之治”。其仁德爱民与文治武功,皆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光耀千秋。
慈宁安宁,圆满落幕
高居慈宁宫的圣母皇太后何玉蓉,透过重重宫墙,静观着儿子开创的这番盛世景象。她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欣慰。她看着永玥从一个谨慎的皇子成长为一代励精图治的明君,看着他与富察皇后举案齐眉,后宫和睦。
最让她感到欢愉的,是孙辈们的绕膝嬉戏。尤其是皇后所出的嫡皇子,聪颖活泼,伶俐可爱,被皇帝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深受宠爱。看着孙子,她仿佛看到了爱子永玥幼时的模样,更是将满腔的慈爱倾注其中。她时常在慈宁宫的花园里,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满足而祥和的笑容。
她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那个五品小官之女,到入宫为低微的答应;从在阴谋算计中艰难求存的静嫔、静妃,再到执掌后宫、辅佐爱子的静贵妃;最终,成为这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女人——圣母皇太后。她历经风雨,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终见彩虹。
如今,她在无尽的尊荣、彻底的安宁与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中,看着大清的江山在自己儿子手中变得如此稳固繁荣,内心再无遗憾。
在一个温暖而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慈宁宫暖阁的软榻上。何玉蓉(安陵容)刚刚听着小太监讲完宫外有趣的见闻,嘴角还带着一丝浅笑,缓缓闭上了眼睛,手中轻轻捻动的佛珠悄然静止。
她在睡梦中溘然长逝,面容安详,神态平和,宛若只是沉入了一场甜美的梦境,再也无需醒来。
噩耗传出,举国哀悼。昭熹帝永玥悲痛欲绝,扑在母亲榻前恸哭不已,下令举国服丧,为母亲上尊谥曰“孝慈昭懿仁惠端禧佑天启圣宪皇后”,极尽哀荣,葬入帝陵。
何玉蓉的一生,伴随着巨大的哀荣与皇帝的无限追思,圆满落幕。她最终跨越了前世安陵容的所有遗憾与悲苦,在这深宫之中,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通往巅峰与圆满的道路。
喜欢综影视之不晚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综影视之不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