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秦兄又有何高见?”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
“咱们现在,儒家的人在整理儒家经典,我龙首原的人在想方设法编新学。这很好,儒为根基,新学为用,两条腿走路。”秦哲放下茶杯,语气认真起来,“但是,华夏文明,可不只是儒家啊。”
他掰着手指头数道:“法家呢?商鞅、韩非子那一套‘法、术、势’,虽然严苛,但对于制定律法、构建官僚体系、集中皇权,可是有大用的!咱们现在搞考成法、摊丁入亩,没有严厉的法治保障,根本推行不下去!”
“墨家呢?那可是搞工程机械、防御守城的祖宗!‘兼爱非攻’的思想或许不合时宜,但他们那些机关术、光学、几何学,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对我们修路、筑城、造军械,大有裨益!”
“兵家就更不用说了,孙武、吴起、孙膑…他们的兵法谋略,是冷兵器时代的瑰宝!应该好好总结提炼,和咱们的新式战法、装备结合起来,写成新的《战争论》!”
“还有农家、医家、阴阳家…甚至名家、纵横家…诸子百家,各有精华!那可都是老祖宗花了多少心血琢磨出来的智慧结晶!”
秦哲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我担心啊,经过秦汉以来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再加上战乱,这些学派的真传弟子、那些真正精通其核心思想的大家,可能已经散落民间,甚至断了传承!再不去找,可能就真没了!”
他看向李世民,目光灼灼:“老李,下道旨意吧!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天下百家学者! 不论出身,不论学派,只要有一技之长,对法、墨、兵、农、医、杂等百家学说有深入研究或家学传承的,都给我请到长安来!”
“给他们官职,给他们待遇,给他们研究着述的条件!让他们把各家的学问,都系统地整理出来,去伪存真,编撰成书!然后,择其精华,纳入新学堂的教材,传授给学子!”
“咱们大唐,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仅要复兴儒学,更要重铸百家! 让法治、让机巧、让谋略、让农艺、让医术…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咱们开创的,才是一个真正包容、强大、根基深厚的全新文明!而不是单单靠我龙首原这点‘异术’撑场面!”
李世民听着秦哲的话,眼神越来越亮,胸中豪情激荡!
作为帝王,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不仅仅是收集学问,这是在为大唐奠定万世的学术根基,是在汇聚整个华夏文明的智慧精华!
“好!好一个‘重铸百家’!秦兄此言,真乃高瞻远瞩,功在千秋!”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起身,“朕怎就没想到!诸子百家,皆是我华夏瑰宝,岂能让其蒙尘断绝!”
他当即对身旁的内侍道:“传旨!命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即刻来见!”
不多时,三位重臣匆匆赶来。
李世民将秦哲的想法一说,房玄龄、杜如晦顿时面露震惊与无比钦佩之色!作为顶尖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瞬间就明白了此举深远的意义!
孔颖达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最终抚须长叹,起身对秦哲郑重一揖:“秦王殿下胸怀之广,眼光之远,老朽…叹服!若能汇聚百家,取其精义,补益圣教,实乃文教之幸,华夏之幸!老儒…愿竭力促成此事!”
连最顽固的大儒都认可了!
“好!”李世民朗声道,“玄龄,克明!即刻拟旨:朕,求贤若渴,欲兴文教,重铸百家之学。特诏令天下,凡精通法、墨、兵、农、医、杂等百家学说,有一技之长,或承家学者,不论出身,皆可赴长安诣阙自陈。经考校属实,授学官之职,入弘文馆或国子监,专事整理着述,传道授业!其才尤异者,朕当不次擢用!”
一道求贤诏,如同巨石投入湖中,必将在大唐的士林与民间,激起无尽的波澜。
旨意迅速被抄录,通过百骑司和驿站系统,发往天下各道州县。
秦哲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笑了。他知道,这把火点起来,将会吸引来无数隐藏在民间的真正瑰宝。大唐的学术与文化,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爆炸性繁荣。
龙首原的编书大业,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宏大、更神圣的使命——它不再仅仅是编写启蒙教材,而是成为了一个汇聚、筛选、融合、创新的文明中枢。
一个由帝王推动、异人启迪、百家争鸣、共铸新学的伟大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喜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有一帮古惑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