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践土会盟,暗流定策
晋文公五年,春。城濮之战的辉煌胜利,如同最强劲的东风,将晋国的霸业推向了举世瞩目的顶峰。为巩固这一空前成就,并确立天下诸侯的新秩序,晋文公广发盟帖,大会诸侯于郑国的践土。是日,践土原野之上,旌旗蔽空,车马云集。齐、宋、鲁、蔡、郑、卫、莒等中原主要诸侯国君或特使皆奉命而至,就连新近遭受重创的楚国,亦不得不遣使表示顺服。场面之盛大,气势之恢宏,远超昔日齐桓公的任何一次会盟。周襄王亦亲自驾临,以示对晋文公这位新“侯伯”的全力支持。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晋文公率众诸侯朝觐天子,献上楚俘,襄王则正式策命文公为诸侯之长,赐予象征征伐之权的弓矢、秬鬯,并慷慨封赏土地。盟坛之上,献血为盟,誓言“皆奖王室,无相害也”。这一场践土之盟,不仅标志着晋文公霸业的极致辉煌,更在周室权威日益衰落的背景下,重新凝聚了中原诸侯的力量,建立起一个以晋国为核心的新秩序框架,为动荡的天下带来了一段难得的相对稳定期。然而,在这极致的荣光与喧嚣之下,唯有极少数人知晓,一股潜藏在西方阴影中的暗流,正无声地觊觎着这片看似稳固的文明世界。
盟会间隙,晋文公于行辕密室之中,再次秘密召见了伤势稍愈的燧烨,以及最为信赖的狐偃、赵衰。室外是震天的欢呼与觥筹交错的庆贺,室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凝重。
“先生伤势可有好转?”文公首先关切问道,语气真诚。如今在他眼中,燧烨已不仅是流亡时期的功臣谋士,更是关乎文明存续的预警者。
燧烨微微欠身:“劳主公挂念,已无大碍。”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深邃。“恭喜主公,霸业已成,天下归心。”
文公摆了摆手,脸上并无太多得色,反而带着一丝忧患:“霸业虽成,然先生前番所言西方之患,犹如巨石压于寡人心头。此番会盟,诸侯表面宾服,然各怀心思者众,中原能否长久安定,尚未可知。若那‘墟中之秘’果真如先生所言,则我辈纵有霸业,亦不过是沙上之塔。”他将目光投向燧烨,“先生于密室静养多日,不知对那星图玉板,可有新的参详?对此潜在之大患,我晋国,乃至中原,当下究竟该如何应对?”
狐偃与赵衰也凝神看来。他们已初步了解了西陲之事的轮廓,深知其严重性,但具体如何着手,仍感棘手。
燧烨早有准备,他缓缓开口道:“主公,诸位大夫。文近日反复参详那玉板星图,结合岐阳所见,略有所得。其一,那‘古雍之墟’的位置,依星图推算,其入口或关键节点,并非固定一处,而是随着星辰运转与地脉波动,在西北广袤区域内隐现,这或是其难以寻觅、记载混乱的原因之一。‘幽泉’等人定是掌握了某种锁定其大致范围乃至开启时机的方法。”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也是更关键的一点。文以为,彼辈欲释放那‘墟核’之力,绝非易事。其过程必然复杂,需要特定的地点、时间,以及……庞大的能量。岐阳龙脉,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他们很可能还在寻找其他能量源,或是……其他能与‘墟核’产生共鸣的‘钥匙’。”
“其他能量源?钥匙?”赵衰皱眉。
“正是。”燧烨目光扫过三人,“譬如,承载着浓厚文明气运的……重器。”他没有明言,但狐偃与赵衰瞬间想到了周室的九鼎,以及各国镇国之宝。“又或者,是某些特定的、与史前文明有关联的……人。”此言更显玄奥,但联想到“幽泉”等人蛊惑诸侯、渗透宫廷的行为,又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文公神色愈发凝重:“如此说来,他们的威胁,可能来自任何方向,针对任何可能的目标?”
“可以这么理解。”燧烨点头,“故文以为,当下之策,首重‘监测’与‘预警’。单凭晋国一方之力,难以面面俱到。主公如今身为侯伯,号令诸侯,正可借此身份,行合情合理之事。”
狐偃眼中精光一闪:“先生之意是?”
“可向天子及诸侯提议,”燧烨沉声道,“以‘观测天象,修正历法,以利农时,预知灾异’为名,由晋国主导,联合各国精通天文、地理、巫卜之士,组建一个……‘观星台’网络。明面上是为天下福祉,暗中则可统一监测各地异常能量波动、星象异变,尤其是西北方向。同时,借修缮各地祭祀、整饬礼器之名,查验重要礼器之状况,留意是否有失窃或能量异动。此外,加强对往来西域商旅、使节的盘查与关注,或能发现‘幽泉’势力活动之蛛丝马迹。”
他提出的方案,巧妙地将超自然的威胁监测,包裹在了合乎时宜、甚至有利于巩固霸业和民生稳定的政治行动之中,既不显突兀,又能调动各方资源。
文公与狐偃、赵衰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赞同。此计确实老成谋国,既能暗中布局,又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