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一切看起来正常。霓虹灯招牌,穿梭的车流,现代建筑的轮廓。但几秒钟后,异常出现了。
在那些熟悉的现代景致之上,开始如同海市蜃楼般,叠加出另一幅景象。浓重的、带着煤灰味的黄色雾气凭空涌现,雾气中,隐约可见煤气路灯昏黄的光晕,维多利亚式建筑的尖顶和山墙,穿着旧式服装、打着伞的模糊人影在雾气中穿行。马车轮毂碾过石质路面的声音,小贩遥远的叫卖声,与楼下现实中的汽车引擎声、警笛声诡异地交织在一起。
两个伦敦,两个时代,在同一片空间叠加、共存。
艾拉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超现实的一幕。这不是幻觉,那雾气似乎带着真实的湿冷气息穿透了玻璃窗,那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街道上开始出现骚动,现代的行人惊恐地驻足,指着空中突然出现的维多利亚街景,有人试图拍照,手机屏幕却只捕捉到一片扭曲的光斑和雪花点。
“现实褶皱……”笔记本传递给她的词语再次浮现。这就是“现实褶皱”!
叠加的景象并不稳定,如同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剧烈抖动。现代的光线会穿透维多利亚的雾气,维多利亚的马车虚影会从现代的汽车中穿过。这种不协调感制造出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错乱。
艾拉的目光死死盯着那片重叠的区域。她能“感觉”到那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混乱的“意识痕迹”,比她在公寓里感受到的任何残留都要强烈千百倍。那是两个时代、两种现实被强行挤压在一起所产生的“记忆疼痛”。
突然,她的目光捕捉到了重叠区域边缘,靠近一座现代玻璃幕墙大厦底部的一个细节。在那虚幻的维多利亚街景中,一个石质门廊的角落里,刻着一个清晰的符号——正是她刚刚从笔记本上临摹下来的那个复杂字符!
字符在虚幻的景象中散发着微弱的银光,与周围动荡的景象相比,它显得异常稳定,像一个坐标锚点。
就在她注意到那个符号的瞬间,手中的笔记本再次发生了变化。原本只显现了零星字符的那一页,银色的字迹开始如同拥有生命般流动、延伸、组合,迅速铺满了大半张纸,形成了一段完整的、由那种神秘文字构成的段落。
与此同时,她戴着手套的手指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笔记本封面传来一阵明显的温热。
艾拉猛地收回望向窗外的视线,低头看向笔记本。新浮现的文字似乎构成了一种叙述,描述着某个“基准现实”的物理常数,以及当前“褶皱点”的“参数扰动”。她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能清晰地感知到其中蕴含的、关于“结构”与“崩溃”的紧迫感。
这本笔记,不仅在显示异常,似乎还在对异常做出反应,甚至……尝试进行描述和界定?
窗外的异象开始减弱。维多利亚的街景如同被橡皮擦抹去般逐渐淡化,浓雾消散,煤气路灯的光晕隐没,只留下现代伦敦湿漉漉的、略显茫然的夜晚。罗盘仪器的指针也缓缓停止了颤动,恢复了静止。
街道上的骚动并未立刻平息,惊疑不定的人群聚集着,讨论着刚才那短暂的、无法解释的集体幻觉。但用不了多久,官方的解释(或许是罕见的集体癔症,或是某种新型全息广告技术故障)就会掩盖真相,生活将继续,如同河水流过,表面恢复平静。
但艾拉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她手中这本看似空白的笔记,以及刚刚目睹的现实叠加,将她所熟知的世界撕开了一道裂缝。姑婆守护的,或许从来不只是这间装满古籍的书房,而是某种更加根本、更加脆弱的东西。
她不是继承了一处房产和一堆旧物,而是继承了一个她尚未完全理解的、沉重得令人窒息的使命。那个关于“语言考古学家”变成“现实维度守护者”的成长弧光,在这一夜,被这本空白的笔记和窗外折叠的伦敦,强行勾勒出了第一笔浓墨重彩的轨迹。
她站在窗前,久久未动,手中紧握着那本开始“低语”的笔记,感觉二十一世纪坚实的地面,正在脚下变得虚幻而脆弱。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维多利亚街景的重叠并非孤立事件,“现实褶皱”开始在伦敦各处零星出现,引发恐慌与好奇。艾拉试图独自研究笔记的奥秘,却发现自己能力的局限。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角,一位痴迷于量子信息工程的年轻专家,莱奥·陈,监测到了来自废弃的“银莲花”网络节点的异常残余频率波动,其模式与他正在研究的分布式意识理论惊人吻合。而第三位背负着家族记忆遗传的神经语言学教授,索菲亚·韦斯特,则在整理曾祖母汉娜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段指向贝克街221B的、无法被常规解读的“时间回声”。命运的织机开始转动,三条原本平行的线索,即将因一本空白的笔记和一场蔓延的现实危机而交汇……
喜欢夜的第七章雾中协奏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夜的第七章雾中协奏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