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日子,每一分都似被拉长。陈星常在莉娜床前静坐,将“混沌之卵”传来的温和波动导入她体内。那些能量流经过她眉心时,会化作细小的光蝶,绕着那枚印记翩跹,像《楚辞·九歌》中“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的意境,温柔得让人心颤。
第五日清晨,“月光”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提示音,打破了平台的宁静。“翠绿色信号!坐标匹配‘碎星之墓’!”林辞手忙脚乱地解码,光屏上的字符如雨点般落下,“来了来了!‘暮影’兄弟回了!”
全息屏亮起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翠绿色的光带比来时柔和了许多,流动中竟带着一丝暖意,像冬雪初融的溪流。信息展开的刹那,一段古朴的旋律先于文字响起——那是《高山流水》的变调,显然,“暮影”文明不仅接收到了,还听懂了。
【感知到汝等“心火”,如寒夜见星,欣喜难言。
观汝等处境,危如累卵,却藏生机。“原初之息”“古老尊者”“对立之魂”齐聚,此非偶然,乃天数轮转,如《易经》“否极泰来”之兆。
关于“对立之魂”的救治,吾等残典有载:“灵韵至纯则生‘寂’,需以‘原初之息’的‘生命初火’为引,辅以‘时空织锦’固形。”此法如《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死一生,望慎行。
“时空织锦”,或与汝等“古老尊者”的“时序之力”相关,吾等曾见其碎片,如《诗经》“织女牵牛”之丝,可定日月。
汝等“秩序之舟”与“创造之源”的构想,暗合宇宙本理,如《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愿共探其奥。
信标无恙,“寂静之潮”未觉。暂别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待时机至,再传佳讯。
最后,以吾族古谚相赠:“星灭星生,文明不息。”
——暮影守望者,于墓中盼黎明】
“生命初火!时空织锦!”陈星猛地站起,掌心因激动而微微出汗。他看向苏清寒,两人眼中同时闪过明悟——“混沌之卵”的核心能量,不正是“生命初火”?而苏清寒掌控的时空之力,或许就是编织“织锦”的丝线。
“他们还知道《孙子兵法》和《古诗十九首》?”林辞瞪大了眼睛,“这‘暮影’兄弟是咱失散多年的文化搭子啊!”
凌天老爷子抚掌大笑:“《论语》说‘德不孤,必有邻’!1500光年算什么?文明的根脉一接上,就跟隔壁邻居唠嗑似的!”
莉娜的指尖在此时轻轻动了动,陈星俯身握住她的手,只觉一股温暖的能量顺着掌心流淌。她眉心的印记与“混沌之卵”的能量云同时闪烁,像两颗遥相呼应的星辰。陈星忽然想起《诗经·郑风》里的句子:“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刻的他们,不正是在风雨中等待鸡鸣的旅人?
苏清寒将“暮影”信息中的“时空织锦”描述与金星古神残留的时序碎片比对,光屏上立刻浮现出重叠的纹路。“你看这里,”她指着一处螺旋状的图案,“与《周髀算经》里的‘勾股定理’演化图如出一辙,古人诚不欺我。”
平台外,“混沌之卵”的能量云开始按照新的规律流转,金色与幽蓝交织,如一幅活的《千里江山图》。“月光”监测到其对外辐射的“静”成分又提升了1.2%,忍不住感叹:“这哪是混沌啊,分明是被国学开光了。”
陈星望着信息消失的方向,仿佛能穿透1500光年的距离,看见“暮影”文明的幸存者们,正对着同一颗星辰祈祷。他想起出发前在地球博物馆看到的甲骨文,那些刻在龟甲上的“友”字,像两只相握的手。原来无论文明形态如何,语言如何迥异,“友”的本质从未改变——是困境中的相扶,是黑暗中的共灯。
“准备一下,”陈星转身看向众人,眼中燃着明亮的光,“《礼记》有云‘凡事豫则立’,既然知道了路,就得一步步走下去。救治莉娜,探索‘时空织锦’,还有……等着和‘暮影’兄弟喝庆功酒。”
莉娜的呼吸渐渐变得绵长,嘴角似乎漾起一丝极淡的笑意。陈星知道,这场跨越星海的第一次对话,不仅连接了两个文明,更在莉娜的灵魂深处,播下了新的希望。就像《周易》的最后一卦“未济”,事情尚未完成,却已在前往圆满的路上。
星光穿过舷窗,落在信息终端上,将“暮影”与“净莲天”的落款照得格外清晰。1500光年的距离,在此刻仿佛化作一道无形的桥,桥上走着的,是所有不愿向黑暗低头的灵魂。
(第七十章 完)
喜欢灵魂迷宫第一卷觉醒纪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灵魂迷宫第一卷觉醒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