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七月底,数次大战之后,王辅臣率领仅存的一万大军,驻守的大同外围东北门户的阳和卫,
因满清阿济格率领的四万大军,围困尽半年之故,早已经断粮,
兵无军心,将无战心,
为了活命,
于满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八月初二,
率领麾下仅存的不足1万大军,正式向城外的满清阿济格投降。
至此,满清大同叛将姜镶周边的所有叛军据点,全部沦陷,
且,其驻守的大同,也在多尔衮、满达海、图海等清军大将率领的十多万大军的围困下,也已经断粮,
更加关键的是,此刻的大同城内,人心浮动,
一场内斗的阴谋,已正在悄然上演之中,
公元1649年,满清顺治六年,八月二十八,深夜,
在多尔衮派出的特使劝说保证下,加之见守城、突围都已经无望,
姜镶麾下副将,大同总兵杨振威,终于是按捺不住,于当夜发动了叛乱。
带领麾下800心腹士兵,趁着夜色摸进了姜镶的府邸,
并将姜镶以及其兄弟姜琳、姜有光,兄弟三人全部斩杀。
随后,杨振威打开城门,迎满清大军入城。
坚持了八个多月,近九个月的大同城,就此落入了满清之手!
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
十余万大同军民全部罹难,包括投诚的姜镶副将,大同总兵杨振威,及其800心腹在内,皆被满清屠杀殆尽,
仅剩地底下的死牢里的,五名死囚犯幸存!
为了消除大同城墙的防御功能,多尔衮下令把大同城墙削掉五尺。
自此,大同城墙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
随着大同城被满清大军攻破,
持续九个多月的山西、陕西两省大叛乱,于公元1649年,满清顺治六年,被彻底平息。
公元1649年,12月底,
留下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三万大军,继续镇守大同城后,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十万平乱大军,开始班师回朝!
公元1650年,满清顺治七年,南明隆武五年,三月,
在宁完我、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建议下,
多尔衮,委派太子太师洪承畴为特使,于荥阳,
和南明特使太子少师傅以渐,举行和谈!
经过将近半年多的谈判,满清与南明,
双方于公元1650年,十二月十二,
大明隆武五年,大清顺治七年,
达成以下协议!
其一、明、清,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清顺治帝福临年幼,明隆武帝朱慈璧年长,
故,明为兄,清为弟,
明朝当哥哥的,每年给清朝做弟弟的,白银10万两,粮食20万担,作为维护北京明朝皇陵的费用开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毕竟大明成祖之后的历代帝王皇陵,都在大清京师北京城,
大清帮助大明尽孝,保护大明皇陵,要点辛苦费,不过分吧!
其二,双方以西起昆仑山,中过秦岭,东至黄河沿线,现在控制区为界,
以北为大清,以南为大明,中分天下,和平共处,
无故,不得兴兵!
另外,协议签订之后,双方各自撤兵;
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私自创筑城隍。
其三,双方于洛阳、新郑,汉中、西安,四地互设置通商口岸,开放边境互市,
以促进经济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其四,双方可在边境设立驿站,方便信息传递与人员往来。
因为协议签订日期为十二月十二,
故,此协议也称为“双十二协议”!
双十二协议,签订后,协议内容一经公布,
南明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
部分大臣,认为这是休养生息的好机会,当从前线撤军,
以集中精力,发展大明经济,
消除内部隐患,培养骑兵、提升火器,壮大大明国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
这部分大臣,主要以内阁首辅陈子壮、首席军机大臣蒋德璟、太子少师宁国公傅以渐,三人为主!
而也有大臣,觉得这是满清的缓兵之计,不可轻信,
当立刻整军备战,以防不测!
主张“汉民族存亡,大于一切,当以外对敌为主!”
这部分大臣,以内阁次辅兵部尚书熊汝霖、五军左都督张焕言、颖国公李定国为主!
而满清内部,也有部分将领不满与南明平分天下,认为应乘胜追击。
但北方的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当下稳定北方局势更为重要。
故,首先表达了和谈之诚意,立刻将郑亲王济尔哈朗及其所部三万主力大军,从洛阳调回了大清京师!
得知清廷从前线洛阳,主动往回调兵的消息后,
隆武帝朱慈璧,几经考虑后,认为以南明现在的军事实力,能和满清打成五五之数,已经是十分难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之南明复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