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手术室的灯灭了,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林秀芝赶紧站起来,迎了上去:“医生,他怎么样了?”
李伟医生叹了口气,说:“手术很成功,但是病人因为长期高血压,又劳累过度,脑血管破裂的面积比较大,虽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在昏迷中,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接下来几天的情况。而且,醒过来之后,也可能会有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说话不清楚之类的。”
林秀芝的腿一软,差点摔倒,幸好旁边的护士扶了她一把。她强忍着眼泪,问:“那……那他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不好说,有可能明天就醒,也有可能要等一个星期,甚至更久。你要有心理准备。”李伟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你也别太担心,我们会尽力的。现在病人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你先去办理一下住院手续吧。”
林秀芝点了点头,按照护士的指引,去办理住院手续。看着缴费单上那一串数字,她心里一阵发慌。这些年,她开裁缝铺赚的钱,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大多都存了起来,想着以后要是陈建国回来,或者自己老了,能有点保障。可这点钱,跟住院费比起来,根本不够。
她拿出银行卡,又从包里翻出存折,算了算,也只够交半个月的住院费。她咬了咬牙,决定先把钱交了,剩下的再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林秀芝每天都在医院和裁缝铺之间奔波。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去医院给陈建国送点自己熬的粥,然后再赶回铺子开门做生意,下午关了铺子,又赶紧去医院,守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等着医生带来好消息。
巷子里的人知道了陈建国的事,都很关心。张奶奶帮她看铺子,让她能多在医院待一会儿;李大叔帮她联系了陈建国的工头,想让工头先垫付一部分医药费;王婶则每天给她送晚饭,让她不用操心吃饭的事。
在大家的帮助下,医药费的事暂时有了着落。陈建国的工头虽然不太情愿,但在李大叔的周旋下,还是先垫付了一万块钱。林秀芝心里很感激,她知道,要是没有这些街坊邻居的帮忙,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五天的时候,陈建国终于醒了。林秀芝接到医生的电话,赶紧跑到医院。走进病房,看到陈建国躺在病床上,眼睛睁着,却没有神采,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林秀芝心里一酸,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建国,我来了。”
陈建国看到她,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嘴巴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林秀芝知道,他是因为脑梗,影响了语言功能,暂时说不出话来。她拍了拍他的手,轻声说:“你别着急,慢慢养,会好起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秀芝更忙了。除了照顾铺子,还要每天去医院给陈建国擦身、喂饭、帮他做康复训练。陈建国一开始很烦躁,因为他不能说话,也不能动,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发脾气,把林秀芝递过来的水打翻,或者把被子踢掉。林秀芝不生气,只是耐心地帮他收拾好,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说:“慢慢来,总会好的。”
有一次,林秀芝帮陈建国按摩腿的时候,陈建国突然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被子上。林秀芝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他,心里也不好受。她知道,陈建国以前是个很要强的人,现在变成这样,他心里肯定很憋屈。她拿出纸巾,帮他擦了擦眼泪,轻声说:“建国,我知道你难受,可你不能放弃啊。我们还有日子要过呢,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回巷子,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好不好?”
陈建国看着她,点了点头,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建国的情况慢慢有了好转。他能勉强说出几个简单的字了,也能在林秀芝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虽然说话还不太清楚,走路也需要人扶着,但林秀芝已经很满足了。她每天都会把巷子里的新鲜事讲给陈建国听,比如张奶奶家的猫下了崽,李大叔的孙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小雅的裙子又短了,让她帮忙再改一改。陈建国虽然话不多,但每次都会认真地听着,偶尔还会露出一点笑容。
一个月后,陈建国可以出院了。医生说,回家之后还要继续做康复训练,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恢复得好的话,以后生活基本能自理。
林秀芝租了辆三轮车,把陈建国接回了巷子。回到家,看着熟悉的院子,陈建国的眼睛里满是感慨。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还是跟以前一样,枝繁叶茂,只是树干上多了几道年轮。墙角的月季花也开了,红的、粉的,煞是好看。
“我……我以为……再也回不来了。”陈建国看着院子,含糊不清地说。
林秀芝扶他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笑着说:“说什么傻话呢,这是咱们的家,怎么会回不来。”
接下来的日子,林秀芝一边打理裁缝铺,一边照顾陈建国的康复训练。每天早上,她都会扶着陈建国在巷子里慢慢走一圈,巷子里的人看到他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张奶奶会递过来一个刚煮好的鸡蛋,李大叔会帮着扶一把陈建国,王婶则会问他们中午想吃什么,她好帮忙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用户93280660的新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用户93280660的新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