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文臣武将纷纷拜倒在地,劝进之声如同山呼海啸,充满了整个宣政殿。刘封端坐在丹墀之上新铸的蟠龙王座中,面容沉静如水,目光深邃,缓缓扫过殿下激动的人群。待那汹涌的声浪渐渐平息,他才缓缓站起身来。今日他虽未着冕服,但一身玄色绣金深衣,依旧衬得他身形挺拔,不怒自威。
“诸公厚爱,殷殷期盼,封,铭感五内。”他的声音平和却极具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杂音,“然,昔日麦城之事,孤尝自省,岂无过失?先帝旨意,虽令人痛心,亦有其因。孤辗转南疆,幸得将士用命,百姓归心,始有潜龙出渊,方得今日尺寸之基,所为者,无非是延续汉家血脉,保境安民,岂敢因一时之势,便生骄矜,妄自尊大?”
他迈步走下丹墀,来到殿中那幅覆盖了整面墙壁的巨幅天下舆图前,手指先是重重地点在小小的“麦城”之上,停留片刻,然后毅然划向辽阔的北方中原:“如今,曹魏篡逆,占据神器,天下忠义之士,无不切齿拊心!我等此刻,更应惕厉奋发,秣马厉兵,思量如何整饬内政,巩固联盟,寻求破敌良策,以图光复汉室江山!若急于正此名位,恐徒惹非议,分散心力,岂非舍本逐末?”
这番情理交融、以退为进的谦辞,正是传统劝进戏码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一切皆在庞宏等心腹的预料与策划之中。只见庞宏适时地再次出列,手中捧着的竟是另一份早已备好的、由金陵文武联名的劝进表章,他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老泪纵横:“王上虚怀若谷,老臣等岂不知之?然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负!王上若再执意谦辞,不受此江山之重托,老臣……老臣等唯有在此长跪不起,以死叩请!”
言毕,殿内百官再次齐刷刷伏地,高声呼应,声震屋瓦。此刻,雪光透过高窗照射进来,映得满地朱紫官袍和玉笏如同铺了一层素锦,场面肃穆而壮观。
这场精心策划的劝进大戏,由此进入了高潮迭起的拉锯阶段。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劝进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蜀汉方面接连派出了三批规格更高的使者,携带着更为厚重的礼物和更具说服力的文书。第二批使者带来了盖有刘禅皇帝玺印的《请王册》,册文不仅详述劝进之理,还特意附上了一柄精心仿制的“赤霄剑”,隐喻刘封继承汉高祖刘邦的斩蛇起义之志,寓意深远。金陵城内,士农工商各界联名上书的“万民伞”、“劝进书”每日如雪片般飞入王府。市井坊间,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起“蛟龙潜渊终入瀚,金陵王气贯长虹”的童谣,孩童们嬉戏传唱,为这场政治运动披上了浓厚的“天命所归”的神秘色彩。
就连深宫之内,也涌动着微妙的暗流。按照礼制,身为侧妃的刘玥对此等军国大事理应保持沉默。但她却做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命身边信得过的蜀地旧宫人,将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与刘封近年来颁布的、体现其治国理念的重要政令条文,用工楷精心合抄成册,分送给金陵几座有名的大寺庙,置于佛前供奉。这一举动,无声地将刘封的政策与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相联系,暗示其事业的正当性与承续性,心思之巧妙,令人叹服。而正妃甄若,则在中宫频繁设宴,款待那些积极推动劝进的文武重臣的家眷,席间言谈温婉,只字不提朝政,只关切家常,笑语盈盈间便稳固了后方,笼络了人心,其手腕之高,可见一斑。
直至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在经历了前后共计三次规模浩大、程式严谨的“劝进”与“谦辞”之后,刘封终于“迫于”天下臣民“不可违逆”的强烈愿望,决定“勉为其难”地接受王位,定国号为“瀚”。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封御三国:潜龙问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